《花非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里的一首诗。表达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花非花(1)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2)春梦几多时(3)?
去似(4)朝云(5)无觅处。
【注释】
(1)花非花:《花非花》之成为词牌始于此诗。前四句都是三言,由七言绝句的前两句折腰而成。后两句仍为七言,有明显痕迹,表明是从七言绝句演变而来,用首句“花非花”为调名。
(2)来如:来时。
(3)几多时:短暂美好的。
(4)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
(5)朝(zhāo)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白话译文】
说它是花不是花,说它是雾吗不是雾。
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
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
【创作背景】
白集中有《真娘墓》诗:“真娘墓,虎丘道,不识真娘镜中面,唯见真娘墓头革。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消歇,塞北花,江南雪。”又《简简吟》:“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恐是天仙谪人世,只合人间十三岁。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二诗均悼亡之作。此《花非花》诗与以上二诗同卷,编次其后。据诗意,亦属往事虽美,却如梦如云,不复可得之叹。
【赏析】
这首诗通篇都是隐语,主题当是咏官妓。当时各级官府都有一定数目的娟妓,供那些腐朽的官僚们驱使。首句“花非花”是说官妓的容颜如花,但又并非真花。次句“雾非雾”中“雾”字是双关。借“雾”为“婺”。“婺女”即女宿星。因官失足妇女性,上应女宿,但又并非云雾之雾。 “夜半来,天明去”既是咏星,也是说人。语意双关,而主要是说人。官妓不同于一般的失足妇女,更不同于正式的妻子,她们与官僚之间互为依存,但关系又不便十分密切,只能以夜来明去为限,可谓会短别长。故末二句发出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卜的感叹。上句言会短,下旬言别长。其中“梦”、“朝云”的描写是借用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关于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典故,以喻男女之幽会。因为语言文字运用得巧妙,把男女欢爱之事抒写得很含蓄,富于诗意。
语意双关,富有朦胧美是这首小是的最大特点。雾、春梦、朝云,这几个意象都是朦胧、飘渺的,意象之间又故意省略了衔接,显出较大的跳跃性,文字空灵,精炼,使人咀嚼不尽,显示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功力。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寒闺怨》赏析
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 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 灯底裁缝剪刀冷。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 洞房,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别》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南浦别》赏析: 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款款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 诗 【查看全文】
3 解读白居易轶事:糊涂老者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上《百家讲坛》演绎中唐诗人白居易,第一讲就提到其谒顾况的故事。现将陕西省渭南市志办公室姜子扬先生发表于《陕西史志》(2001年第1 期)《白居易谒顾况事的 【查看全文】
4 白居易的代表作《暮江吟》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忆江南江南好》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 【查看全文】
5 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诗》全诗赏析815年(元和十年),元稹自唐州奉召还京,春风得意,道经蓝桥驿,在驿亭壁上留下一首《留呈梦得、子厚、致用》的七律。八个月后,白居易自长安贬江州,满怀失意,经过这里,读到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轶事典故居易湘灵 1.介绍 白居易11岁时,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