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月

发布时间:2017-04-22 00:00

  《琵琶行》作为一首优美动人的叙事诗,诗人把对现实的感触倾注于景色、环境、音乐之中。

  《琵琶行》除对音乐进行了成功的描写,还抓住月亮这一富有特征的意象把送别的场景、演奏的效果、人物的感情恰当地糅合在一起,创造了完整丰富的人物形象。

  一、用月叙写诗人秋江送别的哀婉凄惨

  在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秋风瑟瑟的夜晚,诗人在浔阳江头送别朋友。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寂寞难耐,索然寡味了。“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一轮孤月映在秋风中瑟缩的茫茫江水里,给人一种空旷、萧瑟、落寞、怅惘的感觉。惨白的月光与诗人被降职流放的悲哀、主客离别的伤感融合一体,形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梁启超论及诗词意境时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景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此时,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与贬谪抑郁、秋夜离别的情感相联系,把枫叶荻花的环境点缀成了苍茫忧伤的独特风景。

  二、用月表现琵琶女技艺之卓绝,感情之真切

  经过一番周折,琵琶女终于带着江湖漂泊、天涯沦落的满腔隐痛弹起了琵琶。铿锵悦耳的乐曲时而迅疾、时而缓慢、时而雄壮、时而细弱,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冷涩凝绝,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马金戈。它让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心动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大家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静寂中上人回味逝去的琵琶之声,猜想琵琶女那漂泊憔悴的经历,揣摩琵琶女复杂苦闷的内心世界。此时的琵琶声,已经不是普通的乐曲,而是心灵的鸣声,静穆而绚烂,煽情而悲伤,是琵琶女在苦难世界的挣扎,是琵琶女对罪恶社会的怒骂。

  三、用月渲染琵琶女身世沉沦之悲凉辛酸

  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时间中展开,因而月光还是生命的、时间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回忆。琵琶女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原为京城“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的琵琶女,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她年纪幼小,而技艺高超,她被老辈艺人所赞服,而被同辈艺人所妒忌。“五陵年少争缠头”、“血色罗裙翻酒污”,王孙公子迷恋她的色艺,为了请她演奏,而不惜花费重金;她自己也放纵奢华,从来不懂什么叫吝惜。就这样年复一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可是,好时光像流水一样很快地流走了,她的青春与浮华在春风秋月的流逝中被淹没,被虚抛浪掷了。随着琵琶女的年长色衰,贵族子弟们都已经不再上门了,仅有的几个亲属也相继离散而去,她像一款过时的服装,再也没人看,没人要了,无可奈何只好嫁给了一个商人。商人关心的是如何赚钱,从来不关心艺术也不懂风花雪月,他经常为生意独自外出,而抛下这个可怜的女子留守空船。“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月光皓照下的浩茫天穹成了琵琶女空虚落寞的绝好注解,“波心荡,冷月无声”,而更寒冷的是一颗曾经浪漫舒展的多情的心。人是有记忆的,面对今天的孤独冷落,回想昔门的锦绣年华,对比之下,怎不让人伤痛欲绝呢!“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其实,即使不做梦,也是一天不知要想多少遍的。昔日的年华越是奢华灿烂,越是反衬出今日飘零沦落的凄惨。好梦已去,往事如烟,空留丝丝缕缕的繁华旧踪袅袅飘开在失意的天际。琵琶女由月想到少年事,由少年事折射现实处境,把时隔数十载的人事勾连起来,使曾经与现在,眼前的人事与心中的情事,在时空上浑然―体。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自言”,透露了让人�欷不已的半生轨迹。月光引起的情思萦绕着爱的惆怅和迷惘,爱情在凄迷的月色、催人肠断的琴声烘托下,只好徒作“此恨绵绵无绝期”的黯然神伤。此时时刻,月光抚慰的天际中,所飘荡的只是悲怆千古的爱情挽歌了。

  四、用月反衬诗人被谗遭贬的孤寂悲愤

  琵琶女的琴声和身世引起了诗人的共鸣,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诗人为琵琶女的身世而落泪,也为自己的不幸而伤怀。那一个瞬间,白居易走在歌女的弦上,琵琶声响在诗人的心里,拨弦的人轻拢慢捻,弦上的人沉醉叹息。白居易被贬浔阳,所在地势荒僻,环境恶劣,卧病悲切,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诗人说他被贬浔阳,每天都很快乐,闲适独酌,快意自在,只有今天听了琵琶女的演奏,才勾起了他被流放的悲哀。其实,诗人并不是诗意地栖居在浔阳,并不是流露远离喧嚣的恬静与惬意,而是一种无奈,一种哀怨。政治上被谗遭贬的打击让诗人悲哀苦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面对着春江花月、良辰美景,诗人借酒消愁,希望用酒把断肠裂腑的伤痛全压到心底去。烈酒烧灼着他的胸膛,他的胸中,有难酬的壮志;烈酒朦胧了他的双眼,他的眼里,有模糊的背影;烈酒颤动了他的双手,他的手里,有沉重的酒杯。一个不得志的被压抑的正直知识分子的辛酸和悲愤表露无遗。

  月,作为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在《琵琶行》中丰富深化了某些特定的意蕴。它或直接或间接、或实或虚地烘托了环境气氛,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心理。“自然界供给的比人工创造的更美”(丹纳《艺术哲学》),月在《琵琶行》中构成的富有美感的独特景象与形成的表达效果,是人工创造的景象所无法比拟的。秋月春风所营造的氛围,茫茫江月所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对酒》原文赏析

对酒,多指古人酒兴之至作书示怀之意。由唐时白居易兴起,渐而作为一种诗作题材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沿用。 白居易《对酒》 蜗牛角上争何事, 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 不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赏析

《寒食野望吟》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 【查看全文】

3 白居易《春生》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浔阳春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作的一组七言律诗。这组诗由《春生》、《春来》、《春去》三首组成。《春生》这首诗把春天拟人化,构思异常新颖,奇巧,灵动。此诗与《琵琶行 【查看全文】

4 《长恨歌》的爱情主题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众说纷纭,大家对其是怎么看的? 《长恨歌》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诗,一经问世,便为读者所喜爱,被誉为古今长歌 【查看全文】

5 《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白居易唐诗鉴赏

导语:《井底引银瓶》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一首中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在封建社会中,淫奔往往是一种自由恋爱的大胆行动,为习俗所不容,为舆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800字

作为一代文人,白居易可谓是一个成功者,他的现实主义的笔,写出了多少个凄冷的场面,敲响了一次又一次警钟.他的《长恨歌》,可谓是他一生的代表作。 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800字一 那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