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送杨少尹序》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17-05-18 00:00

  韩愈的《送杨少尹序》送同僚杨巨源告老还乡写的一篇赠序。文中把杨辞职归乡的情景跟历史上有名的二疏具体进行比较,从而突出了杨巨源思想品德之美。

  送杨少尹序

  韩愈

  昔疏广、受二子②,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③,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④,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⑤,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⑥,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

  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1.请写出本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有别于本文的文言序《  》。

  2.第①段写疏广、疏受二人临行时的场面,其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

  3.对“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擅长写诗的京城人,也跟着来应和丞相。

  B.京城中擅长写诗的人,也作诗来应和丞相。

  C.京城中擅长写诗的人,也跟着来应和杨侯。

  D.擅长写诗的京城人,也作诗来应和杨侯。

  4.在第③段,作者表面上说自己“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离京时送别场景怎样,而实际上是有所指的。其深层含义是什么呢?

  5.从全文看,杨巨源其人如何?作者对他怀有哪些感情?

  6.近代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认为,“韩愈《送杨少尹序》之类,此可谓是一种无韵的散文诗”。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理解。

  参考答案

  1.伶官传序。

  2.突出杨侯和二疏一样具有品德之美,受人敬重。(意思接近即可)

  3.B

  4.暗示杨氏离京场面与二疏不同,借此议论古今执政者的不同,感叹朝廷对有功德的老臣的少恩,替杨氏鸣不平。(意思接近即可)

  5.有才华,德高望重,不忘本(家乡);无限惜别、仰慕、赞叹。(意对即可)

  6.“略”。(可从语言(如朴实无华,句式多变)、情感(如真切深沉,动人肺腑)、意境(如浑厚优美)等角度把握“无韵的散文诗”的特点,有具体内容或句子来分析说出自己的理解。能够谈出两点,语言表达流畅即可)

  拓展阅读:韩愈《送杨少尹序》译文

  古时候疏广、疏受叔侄二人,因为年老,同一天辞掉职位离去。当时,朝廷中的公卿摆设宴席,在京都门外为他们饯行,车驾有数百辆之多;道路上旁观的,有很多人为之感叹并流下了眼泪,无不称赞他们贤明。汉代的史书既记载了他们的事迹,而后世擅长绘画的人,又画下了他们的形象,到今天依然光彩照人,清清楚楚的仿佛是前不久发生的事情。

  国子监司业杨巨源,正以他善于写诗来教育学生,一旦到了七十岁,也禀白丞相离职回归他的故乡。世上常说古时的人和现今的人是不能并论的,而今杨巨源与疏氏二人,他们的思想难道有什么差异吗?

  我攀附于公卿之末,恰逢生病不能出去送行。不知道杨少尹走的时候,都城门外送行的有多少人?车有多少辆?马有多少匹?道边的旁观者,也有为他的行为感叹,知道他是贤者的,还是没有呢?而史官能不能铺张渲染他的事迹,写成传记以做为疏氏二人的事迹的继续呢?不会冷落寂寞吧?我看到现在世上没有擅长绘画的,而画还是不画,也就不必考虑了!

  然而我听说扬侯的辞归,丞相中有敬重而怜惜他的,奏明皇上任命他为其故乡河中府的少尹,以便不断绝他的俸禄;又亲自写诗来慰勉他。京城中擅长写诗的人,也作诗来应和。又不知道古时候疏氏二人的归乡,有这样的事吗?古人与今人相同还是不同,不得而知啊!

  中古以后的士大夫,往往依靠官俸来养家,罢官之后就无归宿之处。杨侯刚成年,便在他的家乡被荐举,参加了《鹿鸣》宴而来到朝廷的。现在回到故乡,指着乡间的树说:“那些树是我的先人种的。”“那条溪流,那座山丘,是我小时候钓鱼、游戏的地方。”故乡的人没有不对他表示敬意的,人们告诫子孙要以杨侯不舍弃故土的美德做为榜样。古人所谓“乡先生”,逝去之后能够在乡里社庙中享受祭祀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


相关阅读
1 《春雪》韩愈

韩愈的《春雪》构思新颖,联想奇妙。是诗人期盼春天,在自然界还没有春色时幻化出的一片春色,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春雪 新年1都未有芳华2,二月初3惊4见草芽。 白雪却嫌 【查看全文】

2 《新唐书·韩愈传》

引导语: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新唐书韩愈 【查看全文】

3 韩愈《晚春》原文及翻译

《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 【查看全文】

4 韩愈《获麟解》

韩愈的《获麟解》虽然只有一百八十八字,却正反立论,曲折反复,寓意深远,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获麟解 作者:(唐)韩愈 麟之为灵①,昭昭也②。咏于《诗》③,书于《春秋》④, 【查看全文】

5 春雪韩愈 修辞手法

问:春雪韩愈 修辞手法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 【查看全文】

6 韩愈的《早春》与《晚春》

引导语:韩愈,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愈一生有很多作品。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他关于春天的两首诗,《早春》与《晚春》。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