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别离》李白

发布时间:2015-01-28 00:00

  远别离

  李白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

  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

  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

  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

  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

  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

  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

  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

  竹上之泪乃可灭。

  李白诗鉴赏: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古老的传说:帝尧将两个女儿(长女娥皇、次女女英)嫁给舜。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二妃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

  这个传说,使得潇湘洞庭一带似乎几千年来一直被悲剧气氛笼罩着。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诗开篇就在人们心理上唤起一种凄迷的感受。那流不尽的清清的潇湘之水,那浩淼的洞庭,那经常出没在潇湘云水间的两位帝子,那被她们眼泪所染成的斑竹,都一一浮现在人们的脑海里。所以,诗人在点出潇湘、二妃之后发问:“谁人不言此离苦?”就使读者自然而然产生出强烈的感情共鸣。

  接着,承接上文描写潇湘一带的景物:太阳惨淡无光,云天晦暗,猩猩在烟雨中哀鸣,鬼魅在呼唤着风雨。接以“我纵言之将何补”一句,又不单纯写景了。阴云蔽日,那“日惨惨兮云冥冥”,不正如同皇帝昏聩、政局阴暗吗?“猩猩啼烟兮鬼啸雨”,不就是大风暴到来之前的群魔乱舞吗?而这一切,由一个连一官半职都没有的诗人说,又何补于世呢?既然“日惨惨”、“云冥冥”,那末朝廷又如何能区分忠奸呢?

  因而诗人接着写道:我觉得皇天恐怕不能体察我的忠心,相反,雷声殷殷,又响又密,似乎正在对我发怒呢。这雷声显然是指朝廷上某些有权势的人的威吓,但与上面“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相呼应,又象是潇湘洞庭一带风雨到来前的实景描写。

  “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奸邪当道,国运堪忧。君主用臣如果失当,大权旁落,就会象龙化为可怜的鱼类,而把权力窃取到手的野心家,则会象鼠一样变成吃人的猛虎。当此之际,就是尧亦得禅舜,舜亦得禅禹。《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竹书纪年》载:尧年老德衰为舜所囚。

  《国语·鲁语》:“舜勤民事而野死。”此即“尧幽囚,舜野死”。“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舜的眼珠有两个瞳孔,人称重华。传说他死在湘南的九嶷山,但九座山峰联绵相似,究竟何处是重华的葬身之地呢?称舜墓为“孤坟”,并且叹息死后连坟地都不知究竟在何处,更显凄凉。娥皇、女英二位帝子,在绿云般的丛竹间哭泣,哭声随风波远逝,去而无应。

  “见苍梧之深山”,一个“深”字, 令人想象群山迷茫,即使二妃远望也不知其所。“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斑竹上的泪痕,乃二妃所洒,苍梧山不会有崩倒之日,湘水也不会有涸绝之时,二妃的眼泪又岂有止期?

  诗所写的是二妃的别离,但从“我纵言之将何补”

  中显然可见诗人是对现实政治有感而发的。所谓“君失臣”、“权归臣”是天宝后期政治危机突出的标志,也是李白当时心中最为忧虑的。元代萧士贇认为玄宗晚年贪图享乐,荒废朝政,把政事交给李林甫、杨国忠,边防交给安禄山、哥舒翰,“太白熟观时事,欲言则惧祸及己,不得已而形之诗,聊以致其爱君忧国之志。所谓皇英之事,特借指耳。”李白之所以要危言尧舜之事,大概是要暗示人君如果失权,即使是圣哲也难保社稷妻子。

  诗写得迷离惝恍,但又不乏要把迷阵挑开一点缝隙的笔墨。“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这几句隐隐呈现在重重迷雾之中,一方面起着点醒读者的作用,一方面又是在述及造成远别离的原因时,自然地带出的。诗以叙述二妃别离之苦开始,以二妃恸哭远望终结,以悲剧故事笼括全篇,保持了艺术上的完整性。

  范梈说:“此篇最有楚人风。所贵乎楚言者,断如复断,乱如复乱,而辞意反复行乎其间者,实未尝断而乱也;使人一唱三叹,而有遗音。”转引自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诗人把他的情绪,以楚歌和骚体的手法表现出来,使得断和续、吞和吐、隐和显,消魂般的凄迷和预言式的清醒,紧紧结合在一起,构成深邃的意境。


相关阅读
1 历史人物类写作素材之李白

1.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 【查看全文】

2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李白全诗鉴赏

导语: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 【查看全文】

3 李白山水诗的特点及成就

李白漫游一生,也为世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山水诗。其成就之高,在中国诗史上是空前的。他的山水诗具有独特的个性,鲜明的特色,这是以往山水诗人及同时人所不及的。 首先, 【查看全文】

4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全诗注释赏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李白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 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我向 【查看全文】

5 李白《怨情》的诗歌鉴赏

李白《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作品赏析 这首诗语言平浅简易,情态缠绵凄凉,含蓄蕴藉,言短意长。“含蓄有古意”、“直接国风之遗”,在 【查看全文】

6 李白的妇女诗

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歌的苍穹中。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个星座。他的诗歌不仅是中国诗歌的珍品,而且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艺术瑰宝。 在《李太白全集》中,描写妇女的诗歌共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