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全诗

发布时间:2015-04-14 00:00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是一首酬赠诗,诗中抒写了朋友间浓厚的情谊,也表达了怀才不遇之感慨,结尾两句尤为明显。此诗令人体会到诗人的一颗执著而痛苦的心。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

  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

  中年不相见,蹭蹬游吴越。

  何处我思君? 天台绿萝月。

  会稽风月好,却绕剡溪回。

  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

  一度浙江北,十年醉楚台。

  荆门倒屈宋,梁苑倾邹枚。

  苦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

  大盗割鸿沟,如风扫秋叶。

  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

  中夜天中望,忆君思见君。

  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

  译文:

  自从离别黄鹤楼以后,我就一直在淮海一带闲游。

  我们各自像飘零的落叶,纷纷散入洞庭水流。

  中年时期都不相见,我步履蹭蹬游遍吴越。

  我时时思念你,不信,你就去问天台山绿萝间的明月。

  会稽风月无限好,绕着剡溪回来。

  云山从海上涌出,人物仿佛从镜中走来。

  一去浙江北面,十年醉迷楚台。

  荆门醉倒屈原宋玉,梁苑倾酒有邹阳枚乘。

  他们都苦笑我夸大怪诞,知音在哪里呢?

  大盗们割据鸿沟,如风扫秋叶一样横行天下。

  吾不是济世安民之辈,暂且隐居在庐山屏风叠。

  常常在深夜遥望天空,想念你,想见你。

  明朝我将拂衣而去,永远与海鸥为群,远离人间。[2]

  注释:

  ①蹭蹬:困顿,失意。

  ②屈宋:先秦楚辞作家屈原和宋玉的合称。邹枚:汉 邹阳、枚乘的并称。以“邹枚”借指富于才辩之士。

  ③济代:济世。

  屏风叠:在庐山五老峰下,背靠五老峰,面对鄱阳湖。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李白从安徽宣城来到庐山,选择五老峰下的屏风叠,筑庐隐居,与青松白云为邻,读书写诗,采药炼丹。

  原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写于天宝十五载,李白隐居庐山屏风叠时。

  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

  这两句形容庐山云海及河水——白云成海,“海”上生出云山;河水清澈平静,人行河畔,看之如在镜中行走。两句诗想象丰富,写景逼真、传神,引人入胜。

  评析:

  此诗当作于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载)。当时李白为了躲避“安史之乱”,带着宗氏夫人到庐山躲避。这是李白第三次到江州,这次他隐居在庐山屏风叠达半年之久,并修建了读书草堂,期间写下此诗。


相关阅读
1 《东鲁门泛舟二首(其一)》李白全诗意思

《东鲁门泛舟二首(其一)》这是李白寓居东鲁时的作品。那时,他常与鲁中名士孔巢父等人交往,饮酒酣歌,当时的人称他们为竹溪六逸。 东鲁门泛舟二首 其一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 【查看全文】

2 描写李白的优美的段落

李白独树一帜,带着西域狂放洒脱的气质,拒绝了摧眉折腰他举杯邀明月洋洋洒洒为后世留下多少千古名作。他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芸芸众生 【查看全文】

3 送友人李白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解 1、郭:城墙外的墙,指城外。 2、蓬:草名,枯后随风飘荡 【查看全文】

4 李白《丁督护歌》全诗翻译与赏析

丁督护歌 李白 云阳上征去, 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 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 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 心摧泪如雨。 万人系磐石, 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 掩泪悲千古 【查看全文】

5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品译文 早晨才辞别了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一天时间就回到了千里之遥的江陵。只 【查看全文】

6 李白的小故事

关于李白,有很多广为流传的小故事,以下为您收集整理了5篇李白的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李白的小故事一:饲鸟高手 据史料记载,李白是训养禽鸟的高手。 李白20岁时,曾隐居成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