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故里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5-07-11 00:00

  【导读】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故里的意义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李白,到底其祖籍或者说籍贯在哪里,聚讼纷纭。中亚的碎叶,四川的江油,湖北安陆,甘肃的成纪,都被认为是李白祖先生活的地方。而按照李白自己以及对李白非常知情的人士的说法,李白故里就是陇西成纪。这点,有李白的诗文等为证。应该说,按照这些记载,就可以确定李白的故里所在了。

  虽然如此,但近年李白故里之争有白热化的趋势,湖北安陆与四川江油就围绕它而展开了口水战。事实上,如果四川的争论还有点靠谱的话,湖北安陆的可信度就更低了。当然,正如如今兴起的许多名人故里之争一样,李白故里之争实际上仍然是利益之争,而不完全是学术之争。而缺乏学术精确性的历史之争,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确定名人故里,必须以历史事实为根据,需要的是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这种学术精神注重对历史记载,出土文物等等文字的和实物的证据的考证辨析,在抛开任何历史偏见和利益纠葛基础上,让事实说话。

  通过严谨的研究,确立李白故里所在地,其意义在于给历史一个说法,给后世一个交代。李白这么伟大的诗人,如果人们一直弄不清楚其故里籍贯等,是对于这个大诗人的不敬,是对中国文化的不敬。但是,由于李白研究中外在因素的干扰,这个问题复杂化了,因而其故里也云遮雾罩起来。上世纪中苏交恶的时候,郭沫若就力证李白出生于前苏联境内的中亚碎叶城,作为苏俄侵占了中国的领土的佐证。虽然苏俄历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是不容抹杀的事实,但为了论证此事而把李白故里移到那里,就不足取了。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管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什么,历史的真相不能改变。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开始了对李白故里的争夺。他们不对史实进行考证辨析,而是通过曲解概念,玩弄文字游戏方法,移花接木,偷梁换柱,以达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目的。比如将“故里”定义为某人长期生活的地方,实际上就是对“故里”这个概念的有意曲解。这种做法得出的安陆是李白故里的结论,对于当地知名度的提升,对于当地经济的影响,可能是有用的,但是,建立在虚幻的基础上的名人效应,无异于沙上建塔,是不牢靠、不负责的。

  甘肃是一个文化大省,历史文化悠久丰富,积淀十分深厚。历史上的甘肃涌现出了很多文化名人。随着宋代以后甘肃的衰落和边缘化,一些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名人,其籍贯故里要么被别的地方抢占而去,要么淹没在历史的沉沙中不为人知。将甘肃历史文化名人挖掘出来,还历史本来面目,激发后人的文化自信心,显得十分重要。这也可以说是李白故里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关阅读
1 李白《把酒问月》全诗翻译赏析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 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 【查看全文】

2 李白诗集读后感

他桀骜不拘,他放荡自如,他不是一个不求上进的纨绔子弟,他也曾满怀壮志,力求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无令管与鲍,千载独留名,他在事业顶峰,曾有贵妃捧墨,力士脱靴之待遇,但 【查看全文】

3 李白《夜宿山寺》全文鉴赏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 【查看全文】

4 浅谈李白诗歌的抒情意向

李白是我国诗坛一颗璀璨的明珠,他的诗歌光照万代,在中国诗歌史是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谪仙、诗仙的称号就是明证,世人推崇备至。千载独步惟公一人(李冰阳《草堂集序》),惜 【查看全文】

5 冬日归旧山 李白

《冬日归旧山》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查看全文】

6 李白望天门山原文及翻译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自李白的《望天门山》。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Lynn整理的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