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李白诗鉴赏:
这首五律写的是听琴,听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弹琴。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来自四川峨眉山下。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四川奇丽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壮阔胸怀,激发了他的艺术想象。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诗里。
他对故乡一直很怀恋,对于来自故乡的琴师当然也格外感到亲切。因此诗一开头就说明弹琴的人是自己的同乡。“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张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代指名贵的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表现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三四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挥手”是弹琴的动作。嵇康《琴赋》说:“伯牙挥手,钟期听声。”“挥手”二字就是出自嵇康之作。“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两句以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如闻这极其铿锵有力的琴声。
“客心洗流水”,这一句就字面讲,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仿佛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但它还有更深的含义,其中包涵着一个古老的典故。《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这就是“高山流水”的典故,诗人借此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交。“客心洗流水”五个字,很含蓄且自然,虽然用典,却毫不艰涩,显示了李白卓越的语言技巧。
“馀响入霜钟”“ 霜钟”出于《山海经·中山经》: “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霜钟”二字点出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馀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馀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列子·汤问》里有“馀音绕梁欐,三日不绝”的话。宋代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用“馀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洞箫的馀音。这都是指乐曲终止以后,入迷的听者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所产生的想象。“馀响入霜钟”也是如此。清脆、流畅的琴声渐远渐弱,和薄暮的钟声共鸣着,这才发觉天色已经晚了:“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发现不知不觉中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
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在于除了“万壑松”之外,没用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其实,“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其中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受。
律诗讲究平仄、对仗,格律比较严。而李白的这首五律却写得极其清新、明快。其实,无论立意、构思、起结、承转,或是对仗、用典,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只是不着痕迹罢了。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的艺术美,比一切雕饰更能打动人的心灵。
相关阅读
1 《蜀道难》李白唐诗赏析
【原文】 《蜀道难》 作者:唐李白 噫(yī)吁(xū)嚱(xī)⑴!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f)⑵,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⑶,始与秦塞(si)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 【查看全文】
2 李白的故事李白,字太白,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隋朝末年,全家迁到西域的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北部),李白就出生在那里。五岁那年,他又随父亲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 【查看全文】
3 念家李白黄泥直下无青天, 海上云尽月苍苍。 波涛塞川如叠坂, 嫖姚家宴敌吴王。 娼楼两岸临水栅, 被发奔流竟何如, 抓花百树障去路。 小编提示: 其实李白本来就没写过这首诗,这完全 【查看全文】
4 李白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自我、自由、浪漫主义是李白诗歌的三个主题,也是理解李白精神世界的三个关键词语。李白被尊为浪漫主义大诗人,他的思想其实是十分复杂的,李白身上兼有儒、道、侠、纵横等多 【查看全文】
5 夜宿山寺李白《夜宿山寺》这首诗曾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注释 ⑴宿:住,过夜。 ⑵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 【查看全文】
6 清平调 李白《清平调》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赏析: 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