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送友人入蜀》诗词赏析

发布时间:2016-01-04 00:00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 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 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 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 不必问君平。

  这是一首以描绘蜀道山川的奇美著称的抒情诗。天宝二年(743)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

  全诗从送别和入蜀这两方面落笔描述。首联写入蜀的道路,先从蜀道之难开始: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临别之际,李白亲切地叮嘱友人:听说蜀道崎岖险阻,路上处处是层峦叠嶂,不易通行。语调平缓自然,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感情显得诚挚而恳切。它和《蜀道难》以饱含强烈激情的感叹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始,写法迥然不同,这里只是平静地叙述,而且还是“见说”,显得很委婉,浑然无迹。首联入题,提出送别意。颔联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迭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而升起翻腾,象是腾云驾雾一般。“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诡异,境界奇美,写得气韵飞动。

  蜀道一方面显得峥嵘险阻,另一方面也有优美动人的地方,瑰丽的风光就在秦栈上: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此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意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它包含的第一层意思是: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着栈道。这正是从远处观看到的景色。秦栈便是由秦(今陕西省)入蜀的栈道,在山岩间凿石架木建成,路面狭隘,道旁不会长满树木。“笼”字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是由山上树木朝下覆盖而成的特色。第二层的意思是:与前面的“芳树”相呼应,形象地表达了春林长得繁盛芳茂的景象。最后,“笼秦栈”与对句的“绕蜀城”,字凝语炼,恰好构成严密工整的对偶句。前者写山上蜀道景致,后者写山下春江环绕成都而奔流的美景。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风光旖旎,有如一幅瑰玮的蜀道山水画。诗人以浓彩描绘蜀道胜景,这对入蜀的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抚慰与鼓舞。尾联忽又翻出题旨: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李白了解他的朋友是怀着追求功名富贵的目的入蜀,因而临别赠言,便意味深长地告诫: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可谓谆谆善诱,凝聚着深挚的情谊,而其中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尾联写得含蓄蕴藉,语短情长。

  这首诗,风格清新俊逸,曾被前人推崇为“五律正宗”(《唐宋诗醇》卷一)。诗的中间两联对仗非常精工严整,而且,颔联语意奇险,极言蜀道之难,颈联忽描写纤丽,又道风景可乐,笔力开阖顿挫,变化万千。最后,以议论作结,实现主旨,更富有韵味。清人赵翼曾指出李白所写的五律,“盖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然有对偶处,仍自工丽;且工丽中别有一种英爽之气,溢出行墨之外”(《瓯北诗话》卷一)。这一评语很精确,正好道出了这首五律在对偶上的艺术特点。


相关阅读
1 李白《长相思》古诗赏析

李白《长相思》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呢?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下! 《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查看全文】

2 李白形容成功的诗句

诗仙李白流传下来很多经典励志的诗句,形容成功的又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李白形容成功的诗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李白形容成功的诗 【查看全文】

3 李白《古风》其三十九全诗注释翻译赏析

李白《古风》其三十九全诗主要描写了怎样的内容,在诗中诗人是如何寄托自己的情感的? 古风五十九首(其三十九) 李 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 【查看全文】

4 行路难李白

行路难 李白 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查看全文】

5 李白《临路歌》全诗翻译与赏析

临路歌 李白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注释: 〔1〕临路歌:临终歌之误。李白绝笔。 〔2〕八裔 :八 【查看全文】

6 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诗歌鉴赏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李白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 惊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