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诗词《万山潭作》

发布时间:2015-02-05 00:00

  万山潭作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作品注释

  万山:在襄阳西北,汉水南岸,又名汉皋山。又,晋杜预刻二碑记功,“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晋书·杜预传》),则万山潭,即其沉碑处。

  磐石:大石。亦:一作益。行:一作游。

  据《列仙传》载,江妃二神女尝出游江汉之滨,逢郑交甫,交甫见而悦之,因请其配饰,二女遂手解佩与之,交甫受而怀之,去数十步,佩与二女俱不见。

  沿月:月下顺流行船。棹歌:鼓棹而歌。乐府有《棹歌行》。

  白话译文

  坐在磐石上钓鱼,河水清澈见底,心自然也很悠闲。鱼在河水倒映的谭树下游动,猴子依靠树藤在其间游荡。曾经游女在这解佩,听说是在这座山中。心中非常向往,求之不得,沿着月光高声放歌,乘舟而回。

  《万山潭作》赏析:

  首联,写诗人孟浩然冲淡的心情和垂钓之乐。垂钓本身,已乐在其中,何况静坐磐石之上。一字“坐”更显安闲,并且潭水清澈,与闲适的心境相默契。诗中未提一个乐字,但乐字已融入闲淡之中。

  颔联,所谓“鱼行潭树下”,似不合理,盖鱼是水中之物,不可能行之于树下。细细体味,就可理解潭侧之树高于潭中之鱼,且树影映入潭水之中,鱼儿翕翕游动,自由自在。故“鱼行潭树下”。在这里,诗人虽没有正面描写树的倒影,但却可以领悟出树的倒影的荡漾美,与游鱼的动态美相互参差,更显出美的多样性。且“鱼行”与“猿挂”,一低一高,遥相呼应,更拓展出空间的距离美。“潭树下”与“岛藤间”,一潭一岛,一树一藤,一下一上,也显示出对称美。颈联借当地典故抒发情怀。曹植《洛神赋》中说:“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意思是郑交甫曾游于万山,巧遇两个游山的神女,羡慕不已,向神女索取佩带上的饰物,游女解佩赠之,但霎时,游女及佩饰均不见。郑交甫怅惘良久。这个美丽的神话,为万山潭增添了迷人的风采,也触动着诗人的心弦,并自然地引出下句诗来。

  尾联,写心中向往,求之不得,于是月下放歌,乘舟而返。游女解佩的故事,给诗人以无穷的遐思。诗人不禁悠然神往,“沿”字用得亦极其神妙,更增添了月儿的动态美,表明不仅仅是一点月色,而是沿途通明,明月满舟,银辉一路,歌声不绝。此情此景,令人向往。

  全诗有动有静。首、颔二联,以静为主,寓动于静;颈、尾二联,以动为主,寓静于动。冲淡之风,显隐于动静之中。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严羽《沧浪诗话·诗辩》),正是此中境界的写照。刘熙载说:“诗品出于人品”(《艺概·诗概》)。孟浩然和王维,都推崇冲淡,却各有千秋。胡应麟在《诗薮》中说:“浩然清而旷,王维清而秀。”可见,王、孟虽同样具有冲淡中“清”的特点,王维偏重秀字,孟浩然偏重一个旷字。王维的《青溪》,虽然写了素、闲、清、澹,但从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的诗句中,却可看见大自然的秀丽景色。


相关阅读
1 《夏日南亭怀辛大》鉴赏

引导语:《夏日南亭怀辛大》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 【查看全文】

2 精选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十二首

导语:孟浩然的诗虽不如王维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孟诗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导语:下面是小编为你推荐的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十首,更多 【查看全文】

3 孟浩然诗词《清明日宴梅道士房》的诗意赏析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内容】: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作 【查看全文】

4 孟浩然生平及《宿建德江》的详细分析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孟浩然的山水 【查看全文】

5 关于孟浩然的思想

导语:在一般读者的眼中,孟浩然是一个恬淡平和,超凡脱俗的隐士。本文结合孟浩然的诗歌,疏理分析了诗人所受儒、佛、道各家影响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思想的丰富性。 下面 【查看全文】

6 孟浩然诗词 洗然弟竹亭

洗然弟竹亭此诗写作者与诸弟常在一起,是孟浩然早年的作品。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洗然弟竹亭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 俱怀鸿鹄志,昔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