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诗词 洗然弟竹亭

发布时间:2017-01-10 00:00

  洗然弟竹亭此诗写作者与诸弟常在一起,是孟浩然早年的作品。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洗然弟竹亭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

  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译文

  我和你们几个兄弟,一向友爱情谊很深。

  共同怀抱鸿鹄大志,都有互相救助之心。

  高雅情趣借诗文表达,清风亮节存留在竹林。

  共享饮酒的陶然乐趣,偶奏超俗拔群的雅音。

  注释

  ⑴洗然:即孟浩然之弟孟洗然,曾编集《孟浩然诗集》三卷本。孟浩然有《送洗然弟进士举》诗,可知孟洗然曾经赴举,而其他事迹未详。

  ⑵“吾与”句:我和你们几个兄弟。二三子:语出《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⑶鸿鹄(hú)志:指远大的志向。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鸿:大雁。鹄:天鹅。

  ⑷昔:一作“共。”鶺(jí)鴒(líng)心:兄弟互相关切的心意。鶺鴒:一种长脚长尾的小鸟。《诗经·小雅·常棣》:“鶺鴒在原,兄弟急难。”后世用鶺鴒以喻兄弟。

  ⑸逸气:超脱世俗的气概、气度。假:借助。毫翰:指毛笔。亦借指文字、文章。

  ⑹清风:指竹亭的清爽,也暗喻人的清操洁行。竹林:此处有双关意,既切题中的“竹亭”,也是借竹林七贤之游喻指作者与诸弟在竹亭游乐事。

  ⑺达:旷达。一作“远”。

  ⑻“琴上”句:语出《晋书·陶潜传》:“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赏析

  此诗通过竹亭述志,赞扬了兄弟之间志同道合、友爱情深的思想感情。全诗叙写自己与诸弟很友爱,且都有远大的志向,像古代的竹林七贤一样,常雅集竹亭,饮酒抚琴,以寄托豪情逸气。

  在意象运用上,此诗以竹作为清幽和隐逸的意象。竹在古代,是潇洒挺拔、高雅脱俗的逸士的象征。颈联两句的“竹林”有借竹林七贤喻指诗人兄弟之意。这里继承魏晋风度之气,以魏晋的名士风流来刻画兄弟们的高雅志趣,来烘托他们超然脱俗的品格。而“竹林”同时切诗题中的竹亭,作者也是借阮籍(竹林七贤之一)的出世之志来映照自己对遁迹竹林的出世生活的无限向往。

  从写作方法上,此诗运用了白描和用典的手法,写了竹亭集会,赋诗饮酒弹琴的和谐场面,写出兄弟之间的友爱之情。

  孟浩然诗中常表现出一种“安以乐”的太平气象,在此诗中则具体表现为“逸气”。逸气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气概、气度。陈贻焮《孟浩然诗选》认为,这里的“逸气”表现出孟浩然高雅的心情;“高雅的心情”是抽象的、综合性的体验,也是孟浩然“韵高”的方面。从陈贻焮的赏评中可以看到,在这首诗歌中,孟浩然将原本矛盾的“鸿鹄志”和“竹林”的清逸洒脱、高雅爽朗进行有意识的协调,并且调和得极为自然。此诗是孟浩然的“韵”和“才”能够统一起来的典型例子。


相关阅读
1 孟浩然《舟中晓望》

舟中晓望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 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 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 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 疑是赤城标。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叙述诗人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 【查看全文】

2 孟浩然《宿建德江》诗歌鉴赏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 【查看全文】

3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赏析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下面 【查看全文】

4 《万山潭作》孟浩然译文和鉴赏

《万山潭作》由孟浩然所作,诗中写了清、闲,从神寄游女、归舟放歌的情境中,体现了诗人心境的悠闲、清静、旷达、淡泊。整首诗有动有静,冲淡之风,显隐于动静之中。 万山潭作 【查看全文】

5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原文及翻译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出自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查看全文】

6 过故人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孟浩然

孟浩然创作的古诗《过故人庄》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诗篇,是对上姓田的朋家做客这件事的描写。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