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全诗鉴赏

发布时间:2015-04-01 00:00

  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武后永昌元年)。出身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自幼苦学。年轻时隐居读书于鹿门山。25到35岁间,辞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开元十二年(724),因玄宗在洛,便往洛阳求仕,滞洛三年,一无所获。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张说交谊甚笃。传说张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张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十分欣赏孟浩然,于是邀请他参加饮宴,并向朝廷推荐他,孟浩然因为与朋友喝酒而错过了与韩朝宗的约定。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遭贬官途过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孟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

  诗人:孟浩然 朝代:唐

  向夕槐烟起,葱茏池馆曛。

  客中无偶坐,关外惜离群。

  烛至萤光灭,荷枯雨滴闻。

  永怀芸阁友,寂寞滞扬云。

  原诗是一首五律。烛至萤光灭,荷枯雨滴闻。

  这一句写的是深秋雨夜的凄寒——秋雨下个不停,滴滴洒落大地。雨打枯荷之声,声声闻于耳际。情景交融,更显旅人途中之凄切、寒冷、寂寞。


相关阅读
1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与诸子登岘山》 【查看全文】

2 孟浩然《宿建德江》的内容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体裁:五言绝句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①泊:停船靠岸。 ②烟渚:烟渚,指烟雾迷漫的小沙洲。渚,江中的 【查看全文】

3 分析孟浩然隐逸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孟浩然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 孔子曾说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纵观中国的文化史,历朝历代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隐逸现象,作为这种现象载 【查看全文】

4 孟浩然《南归阻雪》注释

《南归阻雪》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我行滞宛许,日夕望京豫。 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 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 【查看全文】

5 孟浩然《清明即事》

《清明即事》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即事》注释: ① 【查看全文】

6 《舟中晓望》孟浩然唐诗鉴赏

《舟中晓望》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乘船去往天台山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的愉悦心情。首尾圆和,神韵超然。 【原文】 舟中晓望 挂席东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