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生平:风景与田园

发布时间:2015-07-15 00:00

  孟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孟浩然一生属闲云野鹤,优游于山水间的诗人。他每每“遇思和咏,不钩奇抉异”(皮日休语),诗虽闲逸清淡,不搞新奇古怪之类,但“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语)。他那作为隐者的人生观和真性情使他的诗到达了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难怪李白也要大献殷勤:“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那么我们也先来看看这位“白首卧松云”的孟夫子吧。《秋登万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无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在这首登山怀友人的诗中,孟浩然率先化用陶潜《答诏问山中何所有》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接着点明登高之具体原因,是为相望隐居在对面山中的友人张五。浩然之心随着秋雁飞远了。而时间已到黄昏,哀愁泛起,但哀愁中又夹着些许清秋的逸兴,在风景中,我们的孟夫子正在怀想着远人呢。

  接下来续写逸兴的情状。浩然举目望去,只见山下一片和平的样子,农人收工归来,三点两点,有人坐歇于渡头。而天边的树木远远看去似细小的荠菜,那江畔的沙洲在渐暗的暮色中宛如一弯小月。乡村的景致如此悠闲从容、宁静致远,浩然不禁遥寄张五,邀其共演重阳载酒,大醉山头这一幕。“重阳载酒”典出《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日无酒,坐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菊盈把。未几,望见白衣人至,乃刺吏王宏送酒也。”孟浩然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由此可见他是一个重情感的人。这样的人写出畅秋志怀友人的诗当在情理之中了。

  在《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中,孟浩然一边观赏风景,一边期待朋友丁大,他是多想丁大也快些到来,与他共赏这良辰美景呀:“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约会的朋友长等不至,难免会让人万般揣想,或担心,或责备。时间太慢,而内心焦渴,所以眼前即便有再好的风景也是不堪入目,我想,这或许正是现代人的少有闲心,但古人却不是这样,你且看一个孟浩然是如何在一场漫长的约会中静候风景的光临的。

  夕阳、群山、松月、风泉、樵人、烟鸟,这就是周遭的景致。这一夜,浩然将歇息于此。他约了好友丁大今晚来这儿的业师山房把酒晤谈或弹琴歌咏。然而丁大还未到,他只好持琴于窗前,双目望着幽径。就在静候丁大的光景里,满眼风物令其沉醉,他多想与友人共享这良辰美景啊,而丁大却迟迟不至。

  此时,浩然的心已随“烟鸟栖初定”。他并不急躁(指等待的急躁)也不多言,只是慢慢流连,似乎仅在幻想中与友人坐看幽泉与松月。丁大后来是否来了业师山房,这一点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首诗从此响在了我们的耳畔。“每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这种天仙般的意境被浩然请到了人间,它使我们永远有初逢唐诗,抑或中国诗歌之美的惊喜。这二句诗不仅有着我们中华古国最美的风景之表达,还有着古中国人清雅生活之写照以及恬淡宁温之禅意。有了这样的风景与生活,我们还祈求什么呢?

  在《夜归鹿门歌》中:“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且听,从《夜归鹿门歌》中,我们听到了从山寺传来的黄昏的钟声,渔梁渡头乘船归家的人们正热闹而喧哗;世人向他们的江村去了,而浩然却去他的隐居地鹿门。

  黄昏已逝,月亮初临,静穆的夜色已隔离了尘世,浩然在松风与幽泉间独行,不觉已到达鹿门了。鹿门的月色照亮了烟雾缭绕的古树(诗人用了一个“开”字,而不用亮字,顿时神韵即出。另“开”字有禅意之感觉,如“开悟”等。“开”字在此还有隐逸之风,而且诵读起来口感也更好一些),他感怀良久,驻足留恋,因为这也是汉末隐士庞德公的居处啊。当年他采药不返,从此走上了寂寂隐者的道路,而今夜,浩然又走在了这条先人曾走过的幽渺道路上,他的心绪是沉静又热情的。空阔的夜晚,广大的天地,唯有他一人在这长长而寂寞的松径间独来独去。这是他选择的生活,他向往的生活,同时也是他清远而闲适的日常生活。在此,我还想到俄罗斯诗人勃洛克的诗句:“道路轻轻飘向远方。”那是俄罗斯人的浪漫之声,而非“幽人独来去”的汉人之禅声。

  一天的功课已在风景中做完,“夜归鹿门歌”成全了他内心的任务。

  除了享受清嘉寂静的风景之外,孟浩然也欢喜田园生活的小小热闹与欢愉。在《过故人庄》中,他为我们送上了另一幅景致:“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中国人的理想生活是什么呢?就是田园生活。陶潜开其先河,之后可谓自成一个流派。它不仅影响了代代诗风之一种,同时也影响了中国人的实际生活。近人丰子恺、林语堂、周作人等也乐于其道,作过多种论述,这里单表《过故人庄》。老朋友已摆上了鸡肉与米饭,请我去他乡间家中作客。那儿绿树与村舍合二为一,别有兴味;城郭外的青山悠悠横斜。而此时,欢乐的高潮来了,我与老朋友凭窗对坐,把酒闲话。窗外是和平的打谷场和清芬的菜地。欢乐在继续,浩然与老友在流连光景、共叙家常。直到分手时刻,浩然还依依说道,待到秋气爽朗的重阳节那一天,他会再来饮酒赏菊。

  笔者以为此诗五、六句写得最为传神、细腻,乡间美好风物尽在纸上,读后不觉令人掩卷向往。“话桑麻”化用陶潜《归田园居》二句:“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这虽是一般乡间的家常话,但吟来极为自然妥贴。

  浩然这首诗出语平凡而恬淡,正合孔子所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同时,他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生活的奥妙,那就是过古朴的田园生活并和谐地与世无争。现代都市人一天到晚无比忙乱,偶尔也去都市边上的乡村过一日半日田园生活,这种“农家乐”式的生活不正是对唐人生活的回应吗?另外,浩然的这一境界还令我想起了十六世纪陈眉公的一首《清平乐。闲居书付儿辈》,笔者在此抄录下来,作一个互文对举:“有儿事足,/一把茅遮屋。/若使薄田耕不熟,添个新生黄犊。/闲来也教儿孙,读书不为功名。/种竹,浇花,酿酒;/世家闭户先生。”


相关阅读
1 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诗歌鉴赏

晚泊浔阳望庐山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 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 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 日暮空闻钟。 这首诗色彩淡素,浑成无迹,后人叹为天籁之 【查看全文】

2 孟浩然春晓译文及赏析

引导语:孟浩然(公元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湖北襄阳人。 春晓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 【查看全文】

3 精选孟浩然的诗词

孟浩然的诗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孟浩然的诗词,欢迎大家阅读! 1、《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 【查看全文】

4 孟浩然仕隐思想考

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他未禄于代,终身布衣,而史载其事也较少。 (一) 由王维诗略窥浩然的思想 《全唐诗》卷一二五载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云:圣代无隐者,英 【查看全文】

5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翻译

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下面是应届毕业 【查看全文】

6 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诗歌鉴赏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 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 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 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 闻蝉但益悲。 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当为孟浩然在长安落第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