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翻译及鉴赏

发布时间:2015-07-23 00:00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①选自《孟襄阳集》(《孟浩然集》)一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张丞相(673-7400,即张九龄,时任丞相,同时也是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张丞相:即张九龄,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担任丞相职务。

  ②涵虚混太清:谁映天空,与天混同,形容湖水与天空混然一体。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太清,天空。

  ③云梦泽:云梦,古泽名。在湖北省长江南北两侧,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世大部分淤成陆地。今属江汉平原及周边一带。

  ④岳阳城: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⑤济:渡河。⑥端居:平常居处,闲居。

  ⑦端居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端居:安居,喻指闲居不仕。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⑧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眼睁睁的看着别的钓鱼的人,自己心里也想得到鱼,却又苦于没有渔具,空存想望。这里比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坐观:坐视,旁观。徒:白白地。羡鱼情:想得到鱼的愿望。出自《淮南子·说林训》:“临河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意思是说有理想,就要采取实际行动。

  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赏析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关阅读
1 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诗歌鉴赏

晚泊浔阳望庐山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 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 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 日暮空闻钟。 这首诗色彩淡素,浑成无迹,后人叹为天籁之 【查看全文】

2 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

导语:《临洞庭上张丞相》由孟浩然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也叫《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干禄诗。所谓干禄,即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荐录用。以下是小 【查看全文】

3 《岁暮归南山》孟浩然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 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 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 松月夜窗虚。 孟浩然诗鉴赏: 开元十六年(728),四十岁的孟浩然 【查看全文】

4 孟浩然《寻天台山》

《寻天台山》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吾友太乙子,餐霞卧赤城。 欲寻华顶去,不惮恶溪名。 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 高高翠微里,遥见石梁横。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 【查看全文】

5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译文及注释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译文 山色昏 【查看全文】

6 孟浩然《过故人庄》赏析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律,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