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唐诗鉴赏《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发布时间:2015-08-12 00:00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孟浩然诗鉴赏

  这是一首山水诗,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不详其名。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钱塘:旧县名,唐时县治在今浙江杭州市钱塘门内。樟亭:在钱塘县城外的一个观潮亭子,今已不存。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犹如雷震,并且震动百里。首句五个字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诗的起句先声夺人,很有力量。次句,句意是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辍弹”出之,巧妙地造成以弦声反衬潮声,使人感到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

  这句暗用孔子弟子宠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三、四句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五、六句“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但诗人仍不是直接写潮,而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到了第七句,“惊涛来似雪”,才正面描绘江潮涌来,喷雪溅珠,令人惊心动魄!但立刻又以“一坐凛生寒”收束全篇,戛然而止。“凛生寒”呼应着“来似雪”,从观潮人的触觉感受来写,尤为奇警,使读者也感到江潮扑面而来,凛然生寒。

  这首诗层层渲染,句句紧凑,结构严密,造成逼人的气势。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艺术风格基调是清迥冲淡。但正如古人所说,他的诗“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引《吟谱》语)。一部分作品,“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这首诗就是属于意境雄阔的。比起作者描绘洞庭湖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来,雄壮稍逊,但通篇写江潮奇景,一意贯之,不象那首前半写湖景,后半意在干谒。因此,从全篇结构的严整和意境的自然浑成来看,却胜于那一首。

  一般观潮诗往往只极力描写大潮的雄伟壮丽,而这首诗从人和潮两方面来写。写人主要写听潮,写出观,写待潮,写观潮,写观感,写出了观潮的全过程。

  写潮用了一虚笔一实笔:虚是“百里闻雷震”,从听的角度写潮声;实是“鹭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诗一张一弛,张弛有度,在雄浑壮美中显出从容潇洒的气韵。用“雷震”起调,先是一张。二句接着是言“辍”,一弛。三句言“出”,又是一张。

  四句言“待”,又是一弛。五六两句仿佛与潮无关,完全宕开去,是最大限度的弛。七八句将全诗推向最高潮,是最大限度的张。古人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其实也合作诗之道。这首诗利用张弛的原理,高低的变化,写得波澜起伏,动人心魄。《吟谱》说孟浩然诗“冲淡中有壮逸之气”。而这首诗以雄健壮丽为主,我们可以说它是壮逸中有冲淡之气。


相关阅读
1 孟浩然《渡浙江问舟中人》翻译赏析

渡浙江问舟中人 孟浩然 潮落江平未有风, 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 何处青山是越中? 注释: ⑴浙江:即钱塘江。 ⑵江:指钱塘江。未有:没有。 ⑶扁舟:小船。舟:一作 【查看全文】

2 论孟浩然的仕与隐情结

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的孟浩然,经常被前人以一种隐逸的姿态来进行解读。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论孟浩然的仕与隐情结,欢迎大家阅读! 袁行霈先生在《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一 【查看全文】

3 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原文鉴赏

【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 【查看全文】

4 面试是如何毁了孟浩然

孟浩然,40岁出头,长期失业在家,以写诗自娱。人到中年,埋藏心底多年的理想与抱负愈发强烈,终于下定决心赴京赶考,求取功名。 作为诗人,孟浩然早已声名在外,年轻的李白对他推崇备至 【查看全文】

5 孟浩然与襄阳的春天

一位襄阳诗人,让襄阳的春天举世闻名,传颂千年,这就是孟浩然和他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在中国和全世界华人范围内是家喻户晓 【查看全文】

6 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故事

导语: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是我国唐朝诗人李白所作,大家都了解这首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故事,欢迎借鉴! 《送孟浩然之广陵》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故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