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溪泛舟
孟浩然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注释】
耶溪:即若耶溪,今浙江绍兴以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
晖:一作“辉”。桡:一作“棹”。
泓澄:又作“澄明”。
【鉴赏】
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冬,诗人孟浩然在长安求仕未成,沮丧地离开长安,在江浙一带漫游。一日,泛舟耶溪(在浙江绍兴城南二十里若耶山下,北流入镜湖),傍晚,在溪边看到了垂钓的老翁,浣纱的村女,他们生活得自然、和乐,无忧无虑,深深触动了诗人之心。因此,写了这首《耶溪泛舟》,以表达他从大自然中汲取生活欢乐的愉悦心情。
耶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南若耶山下。这一带是古代著名的风景区,《水经注》谓:“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又名浣纱溪,相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曾在此浣纱。此地秀异的山水吸引了古代许多骚人墨客,游佳作甚多,浩然此作是较有特色的一篇。
诗一落笔,就描绘出了一幅落日余辉中,渔舟唱晚、轻棹击水的耶溪夕照图:“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落景”,就是落日;“桡”,是船桨,“弄”是指划桨;“溪渚”,是指耶溪中的小块陆地。诗人开始就描绘江南独有的景色:溪水上一只小舟漂浮,舟人轻轻摆动着船桨,在落日余辉中自由自在地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一片斜阳照到水面,浮现出烟雨空濛的景象,水面上一层一层的细浪,受了残阳的反照,一时光辉起来,那夕阳金色的浅光,映着洲渚的小草、两岸的绿野,镶出西边天际的一抹绛红、深紫。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是写诗人临水泛舟看到在明净如镜的溪水中,观赏游鱼追逐嬉戏,三五成群,在水草和细石下钻进钻出。“澄明”,指明净如镜的溪水;“何容与”,意思是多么闲暇自得。
耶溪的水色山光,使诗人乐而忘返,而江南的风土人情、岸边的渔村竹寨,更使诗人如入桃源仙境。“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两句,概括地表现了江南生活的恬静安谧。蓑衣箬笠的老翁,在夕阳中垂钓却悠然自得;梳妆整齐、淡雅的村姑少女,在传说中曾是西施浣的耶溪水边洗衣、谈笑,欢声笑语更衬托出山村的幽静安宁。
结尾“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这恬静和乐的山村,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非常相似,又与诗人孟浩然失意后的隐逸心情和谐一致。因此,这“似相识”确是诗人的思绪所念,是情之所至,而与那垂钓翁、浣纱女陌路相逢,素不相识,虽则情感相通,却只能脉脉相视而已。
相关阅读
1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诗词鉴赏
朝代: 唐代 作者: 孟浩然 原文: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注 【查看全文】
2 孟浩然诗词《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的诗意赏析《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内容】: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螟。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查看全文】
3 孟浩然求仕期间的诗看其真隐者的气质人们常常可以通过孟浩然隐居山林和游历山河的诗见其清淡、飘逸的隐士风采。 孟浩然被誉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其诗内容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怀友的心情 【查看全文】
4 孟浩然《耶溪泛舟》《耶溪泛舟》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耶溪泛舟》赏析: 公 【查看全文】
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译文及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 【查看全文】
6 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导语: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下面是孟浩然的《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原文及赏析。(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