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面试失风度

发布时间:2016-05-20 00:00

  导语:作为诗人,孟浩然早已声名在外,朝中重臣王维与他情同手足。面对科举,孟浩然却很不幸地落榜了。

  孟浩然四十多岁时,决心赴京赶考,求取功名。

  作为诗人,孟浩然早已声名在外,朝中重臣王维与他情同手足。面对科举,孟浩然却很不幸地落榜了。

  一向自视甚高的孟浩然很失望。一天,他在王维府上做客,尚在郁闷中徘徊,没想到当朝天子玄宗皇帝突然造访。这对科考失败却仍想求取功名的孟浩然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

  然而,面对机会,孟浩然在第一时间选择了退缩。听说皇帝驾到,他竟一头扎进床底,躲了起来。王维忙于接驾,也来不及阻止。等接驾完毕,皇帝落座,王维不敢欺君,老老实实将藏身床底的孟浩然“出卖”了。

  王维完全是一片好心,不愿自家兄弟错失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等于是求职时跳过初试、复试等多个环节,让你直接面对大老板,成功的几率成倍增加。王维在皇帝面前把孟浩然好生赞美了一番,说此人才学非凡,诗文俱佳,是济世能臣,望皇上明鉴。皇帝一听,就说:“既然是王爱卿推荐,那就让他出来吧!”

  孟浩然从床底钻出,衣冠不整,一脸尴尬地拜倒在地。皇帝虽未责备,但第一印象多少打了些折扣。还好大老板也是诗歌爱好者,和颜悦色地出了第一道面试题:“把你的诗拿出来我们欣赏欣赏吧!”

  这不正中下怀?要知道,孟浩然的诗在业界可是早已得到公认的。站在一旁的王维不禁暗自偷笑。

  见皇帝要看自己写的诗,孟浩然安心不少,微微清了清嗓子,张嘴就来:“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皇帝一听,觉得味儿不太对。旁边的王维也转喜为忧。这首诗名叫《岁暮归南山》,全诗如下: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这当然是一首好诗,可以说是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但他在皇帝面试自己时把这首诗拿出来,就大错特错了。这是一首怀才不遇的牢骚之作,大意是说自己很有才,但找不到表演的舞台、发挥的空间,很生气,干脆不和你们玩了。好比今天的求职者面对招聘单位的领导,一上来就说:“我这个人才,你们不要是你们不识货,是你们的损失,爱要不要吧。”

  王维很清楚,孟浩然这回算是完了。可孟浩然哪里知道,继续朗诵着自己的得意之作:“不才明主弃……”

  “行了行了!”皇帝哪里还听得下去,“你这不是污蔑我吗?你自己不来应聘,我也没说不用你啊。行了,你回去吧。”面试结束。

  老孟啊老孟,你写了那么多诗,就不能挑一两首歌颂大唐王朝,歌颂当朝圣主的?实在不行,背你那首《春晓》也好啊,没准儿也能捞个一官半职,偏偏选择了一首最不该选的。

  求职面试,最忌在考官面前说错话。大诗人孟浩然居然犯了这种不该犯的错误,一生失业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关阅读
1 浅析孟浩然的友道

导语:孟浩然生活在开元盛世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势必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会随着境遇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求仕并非他交友的主要意图,他一生对 【查看全文】

2 孟浩然和隐居

隐居本是那时代普遍的倾向,但在旁人仅仅是一个期望,至多也只是点暂时的调剂,或过期的赔偿,在孟浩然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事实。在构成这事实的复杂因素中家乡的历史地理背景 【查看全文】

3 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临洞庭上张丞相》 作者:孟浩然 八月湖水 【查看全文】

4 孟浩然《宿建德江》原文赏析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 【查看全文】

5 宿建德江译文、赏析 孟浩然

《宿建德江》由孟浩然创作,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全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 【查看全文】

6 浅谈孟浩然田园诗的特点

孟浩然是继陶渊明后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他的田园诗大多在描写田园生活的美好和身处其中的愉快,语言朴素而有韵味。 东晋末年,陶渊明以其朴素自然的语言和悠闲恬静的情调写了不少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