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古诗《万山潭作》赏析

发布时间:2016-09-06 00:00

  《万山潭作》由孟浩然所作,诗中写了清、闲,从神寄游女、归舟放歌的情境中,体现了诗人心境的悠闲、清静、旷达、淡泊。整首诗有动有静,冲淡之风,显隐于动静之中。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他的赏析!

  万山潭作1

  垂钓坐磐石2,水清心亦闲3。

  鱼行潭树下4,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5,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6。

  【注释】

  万山:在襄阳西北,汉水南岸,又名汉皋山。又,晋杜预刻二碑记功,“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晋书·杜预传》),则万山潭,即其沉碑处。

  磐石:大石。

  亦:一作“益”。

  行:一作“游”。

  游女昔解佩:据《列仙传》载,江妃二神女尝出游江汉之滨,逢郑交甫,交甫见而悦之,因请其配饰,二女遂手解佩与之,交甫受而怀之,去数十步,佩与二女俱不见。

  沿月:月下顺流行船。棹歌:鼓棹而歌。乐府有《棹歌行》。

  【白话译文】

  我坐在潭边的石上垂钓,水清澈心境因此而悠闲。

  鱼儿在树阴下游来游去,猿猴挂在枝上嬉戏打闹。

  神女以玉佩相赠的故事,传说就发生在这座万山。

  我既然无缘有如此奇遇,乘月色唱着歌荡桨而归。

  【创作背景】

  万山,为襄阳名胜,又有神女解佩的传说,更增添了一层迷人的色彩。孟浩然常游此地,这首于此得题。

  【赏析】

  这是一首带有古诗意味的律作。诗人常游于万山,诗集中有三首于此得题。此诗诗风古雅质朴,空逸澹宕,清心闲适。

  首联,写诗人孟浩然冲淡的心情和垂钓之乐。垂钓本身,已乐在其中,何况静坐磐石之上。一字“坐”更显安闲,并且潭水清澈,与闲适的心境相默契。诗中未提一个乐字,但乐字已融入闲淡之中。

  颔联,“鱼行潭树下”,似不合理,盖鱼是水中之物,不可能行之于树下。细细体味,潭侧之树高于潭中之鱼,且树影映入潭水之中,鱼儿翕翕游动,自由自在。故“鱼行潭树下”。在这里,诗人虽没有正面描写树的倒影,但却可以领悟出树的倒影的荡漾美,与游鱼的动态美相互参差,更显出美的多样性。且“鱼行”与 “猿挂”,一低一高,遥相呼应,更拓展出空间的距离美。“潭树下”与“岛藤间”,一潭一岛,一树一藤,一下一上,也显示出对称美。

  颈联借当地典故抒发情怀。曹植《洛神赋》中说:“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意思是郑交甫曾游于万山,巧遇两个游山的神女,羡慕不已,向神女索取佩带上的饰物,游女解佩赠之,但霎时,游女及佩饰均不见。郑交甫怅惘良久。这个美丽的神话,为万山潭增添了迷人的风采,也触动着诗人的心弦,并自然地引出下句诗来。

  尾联,写心中向往,求之不得,于是月下放歌,乘舟而返。游女解佩的故事,给诗人以无穷的遐思。诗人不禁悠然神往,“沿”字用得亦极其神妙,更增添了月儿的动态美,表明不仅仅是一点月色,而是沿途通明,明月满舟,银辉一路,歌声不绝。此情此景,令人向往。

  全诗有动有静。首、颔二联,以静为主,寓动于静;颈、尾二联,以动为主,寓静于动。冲淡之风,显隐于动静之中。


相关阅读
1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的教学设计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 [教材分析] 《夜归鹿门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查看全文】

2 《听郑五愔弹琴》赏析

导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该作品的经典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 听郑五愔弹琴 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 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余意在山水, 【查看全文】

3 孟浩然名篇三十首

导语:孟浩然山水诗将山水形象的刻划与自己的思想感情及性情气质的展现合而为一,因而使其山水诗中形象的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下面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三十首孟浩然的山水 【查看全文】

4 黄鹤楼送孟浩然拼音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写的一首送别诗,表现的是一种诗意的离别。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黄鹤楼送孟浩然拼音版及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拼音版 huánɡ hè lóu sò 【查看全文】

5 领悟孟浩然的思想

在我们读者的眼中,孟浩然是一个恬淡平和,超凡脱俗的隐士。 与唐代其他许多诗人相比,孟浩然的思想相对来说要单纯得多。但作为一个不得意的知识分子,尤其是生活于盛唐儒、道 【查看全文】

6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翻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