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诗虽不如王维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仲尼既已没,余亦浮于海。
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
为问乘槎人,沧洲复谁在。
――孟浩然《岁暮海上作》
孟浩然是一个在古代读书人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一心希望仕进,然而始终难偿所愿,最终以布衣终老。我们看中国的历史,许多有所表现的人物都有过一官半职,或是曾经在科场上获得过功名。然而从情理上看,这些人都只能是少数,历史上更多的人,其命运都与孟浩然相同。
从孟浩然的诗作看,他毫无疑问是希望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的。在唐代,中了进士并不意味着马上可以做官(尚需通过吏部的一个考试后方能获得官职),但进士这个荣誉,却有着非同寻常的分量。白居易27岁时中了进士,在同一批中举的人里年纪最小。当时流行的做法是,新科进士要到大慈恩寺里的大雁塔题名,白居易这样记录此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骄傲之意,溢于言外。
白居易可以说得上是幸运儿了,孟浩然显然缺了这些运气。他有志用世,却一直得不到命运的垂青。在他的诗集里,像“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些句子,就是蹭蹬生涯里低落心情之表现。
这首《岁暮海上作》,可能写于孟浩然前往东海边拜访朋友张子容的时候。“仲尼既已没,余亦浮于海”,取用孔子所说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句话,说自己的“道”无法施展,也像孔子一样浮于海。“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斗柄即北斗的第五至第七星,观其方向变更,可以推测节候的变化。作者浮海看斗柄,惊知一年又过去了。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此处“虚舟”是指轻捷之舟,这两句说自己驾舟随心前行,有时停下来垂钓,垂钓只为自己惬意,并非像姜太公那般是为了等待周文王。此处写的是委心任运的态度。“为问乘槎人,沧洲复谁在”,乘槎即登天,末句沧洲不是地名沧州,而是泛指隐者居住的水边之地。最后两句是说:我随心行走世上,若是遇到那些准备进用的人,就问他们如今还有谁在水边隐居,我要去和他们为友。
这首诗处处透出归隐的态度,略显刻意,当然不一定是作者的真实心情。《新唐书》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孟浩然来京城之后,与张九龄、王维等人交好,王维私底下邀请孟浩然到宫禁内的翰林院做客,不料唐玄宗突然来访,孟浩然惊慌之下,匿藏到床下。王维不敢隐瞒,如实告诉玄宗。玄宗说:“我一早就听过他的名字了,何须藏起来?”于是孟浩然出来拜见玄宗。玄宗请他读自己的诗,当听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两句时,玄宗不高兴了:“你并没有求仕,我也没有弃你,你为何污蔑我?”于是将孟浩然“放还”,不予取用。
此故事流播甚广,但应该是小说家言,真实程度不高。因为对于王维来说,私下带平民进入宫禁重地,是违法的事,他要与孟浩然相聚,有很多合适的地方可以去,没有必要干犯法律。另外,王维当时的官职是拾遗,级别不高,却能让玄宗到访,理有不通。
不过,在这个可疑的故事里,却隐藏着一个事实,那就是孟浩然性情率真,不会谄媚他人。当他面对能够决定自己命运的唐玄宗时,还会念出“不才明主弃”这种不讨人喜欢的诗句,如此举动,与他平时那些至情至性的表现是一致的:晚年时,孟浩然背部生疮,在即将痊愈的时候,恰逢老友王昌龄来访,他不顾有病在身,纵情与友宴饮,导致毒疮复发而去世。
司马迁在《史记・佞幸列传》里感慨:“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偶合。’固无虚言。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的确,在仕宦这条路上,有太多的人斫丧了自己的天性。像孟浩然这般至情至性之人,没能进入仕途,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相关阅读
1 孟浩然《送朱大入秦》译文及鉴赏
送朱大入秦 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注释】 ⑴朱大:孟浩然的好友。 ⑵秦:指长安: ⑶游人:游子、旅客,此诗指的是朱大。 ⑷五陵:地点 【查看全文】
2 宴梅道士山房·孟浩然导语:《宴梅道士山房》由孟浩然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吟咏道士山房中的景物,反映了作者失意之余的离俗之感。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宴梅道士山房》赏析,欢迎 【查看全文】
3 孟浩然的仕隐思想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他未禄于代,终身布衣,而史载其事也较少。 后世的论者,对其思想的仕隐问题争论最剧。各家之说,异彩纷呈,互有轩轾,蔚为大观。笔者查阅了 【查看全文】
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阅读练习及答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①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雄伟壮观 【查看全文】
5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审美赏析【作品简介】《秋登兰山寄张五》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此诗围绕清秋季节登高来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先写为望友人而登高,故心随雁飞灭。因 【查看全文】
6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太虚生月晕, 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 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 势压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 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 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