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关于孟浩然大家还知道多少事情呢?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他和王维齐名,世称王孟。王维、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皮日休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曾隐居鹿门山,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开唐朝山水诗之先河,然其成就却居王维下。孟浩然经历简单,诗歌题材狭隘,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
天宝四载(745)宜城王士源辑录孟浩然诗,得218首,其书已佚。现在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较王本多45首,其中窜入有别人的作品。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孟浩然生平
公元689年生于襄州襄阳。
少年时代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
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佚事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孟浩然名声
孟浩然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
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
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
相关阅读
1 《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
《秋宵月下有怀》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简评: 这是一首抒情诗,描 【查看全文】
2 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义公习禅处,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译文 义公高僧 【查看全文】
3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典型的干谒诗。干谒,顾名思义 【查看全文】
4 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导语 :《送孟浩然之广陵》讲述的是李白在江夏的黄鹤楼为重逢的至交好友孟浩然而作,这首诗是李诗中歌颂真挚友谊和抒写离别之情的代表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 【查看全文】
5 与孟浩然有关的古诗导语: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与孟浩然有关的古诗,欢迎大家参考。 与孟浩然有关的古诗 1、《初春汉中漾舟》 漾舟逗何处,神女汉皋曲。 雪罢冰复开,春潭 【查看全文】
6 赠孟浩然古诗【导语】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小编为你收集了赠孟浩然古诗 ,供您参考和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