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浩然的简介

发布时间:2017-04-21 00:00

  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他和王维齐名,世称王孟。王维、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皮日休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曾隐居鹿门山,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开唐朝山水诗之先河,然其成就却居王维下。孟浩然经历简单,诗歌题材狭隘,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

  天宝四载(745)宜城王士源辑录孟浩然诗,得218首,其书已佚。现在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较王本多45首,其中窜入有别人的作品。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孟浩然生平

  公元689年生于襄州襄阳。

  少年时代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

  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佚事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孟浩然名声

  孟浩然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

  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

  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


相关阅读
1 《留别王维》孟浩然全诗赏析

《留别王维》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将离长安时赠别王维之诗作。此诗先述说自己在京没有什么希望,天天在寂寞失望中度日,想离京却又可惜与好友分别,表达了心中的怅惘和矛盾。以下 【查看全文】

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歌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①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②, 烟花三月下扬州③。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④。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 【查看全文】

3 孟浩然诗《春晓》说课稿

【知人论诗】 孟浩然(公元689公元740),本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 【查看全文】

4 孟浩然的古诗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查看全文】

5 《宿建德江》孟浩然唐诗鉴赏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景寄寓客愁乡思。诗人很自然地摄取适于表达旅途孤寂、飘泊之感的眼前景物 【查看全文】

6 分析孟浩然隐逸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孟浩然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 孔子曾说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纵观中国的文化史,历朝历代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隐逸现象,作为这种现象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