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芳树》是唐朝诗人韦应物的所作的一首悼亡诗,作者因看到园中的花树,依然一片生机,而攀条摘花的人,却已逝去,生出了物是人非之感。
原文:
对芳树
韦应物
迢迢芳园树,列映清池曲。
对此伤人心,还如故时绿。
风条洒余霭,露叶承新旭。
佳人不可攀,下有往来躅。
译文:
高大美好的园中花树,排列的倒映在弯弯曲曲的清水池中。芳树新美,远枝摇摇,在微风中露水从远枝风条中抛洒;露叶青翠如碧,迎接着朝阳的升起,承受着旭光的照耀,显得新美可爱,生机盎然,然而看着这个却伤人心。不要随意攀折这芳菲佳树,树下有佳人徘徊往返的脚印。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诗人于宝应元年(762)结婚,时年二十六岁。婚后十几年,夫妻“宾敬如始来”,感情非常融洽。不幸妻子中年病逝,抛下丈夫和儿女。
中年丧偶是人生最大的不幸,更何况他们是一对感情深挚的夫妻。诗人异常感伤,写下悼亡诗十九首,这是其中的一首。
首二句是起兴兼比喻:“迢迢芳园树,列映清池曲。”“迢迢”,高大美好的样子。这两句既是对园中实景的生动描绘,也是对昔日美好夫妻生活的比喻;比喻美好的夫妻,如鱼得水之欢欣。如芳林映清池之和谐,但是,妻子故去了,园中之景尚存,因而引出次二句的慨叹:“对此伤人心,还如故时绿。”芳树碧绿,池水清清,美景一如故旧,唯独不见妻子的倩影。物依旧,人已故。睹物思人,诗人追念之情缕缕传出。
“风条洒余霭,露叶承新旭”,是承“还如故时绿”而来,意思是芳树新美,远枝摇摇,在微风中露水从远枝风条中抛洒;露叶青翠如碧,迎接着朝陽的升起,承受着旭光的照耀,显得新美可爱,生机盎然。
然而诗人写这清景佳趣,并非要抒发“赏心悦目”之思,而是要表达其“坐念绮窗空,翻伤清景好”(《月夜》)—— 亦悼亡诗)之慨;抒发的是“空游昨日地,不见昨日人”之怅惘。这里是以乐景写哀情,借美景反衬内心的伤感。
诗末直接将芳树看作故妻:“佳人不可攀,下有往来躅。”“攀”即攀折;“躅”指往返的脚印。字面是说,不要随意攀折这芳菲佳树,树下有我徘徊往返的脚印。其实际意思是:视芳树如故妻,因而不要使其受到半点损伤;自己也需时时在芳树下徘徊停留,精心地保护她。
本诗纯用比兴之体,字面均写对园中碧树清池的喜爱、伤、感、依恋之情,而处处流露对故妻的痛悼恋旧之思。这种不即不离的悼亡之作,读来倍感真挚动人。
相关阅读
1 郡斋感秋,寄诸弟 韦应物
引导语:《郡斋感秋,寄诸弟》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诗词作品。韦应物作了很多首关于《寄诸弟》系列的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郡斋感秋,寄诸弟》。 郡斋感秋,寄诸弟 韦 【查看全文】
2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赋得暮雨送李胄》 作者: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 【查看全文】
3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赏析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所写的这首寄赠诗,是透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首句既写出郡斋之冷,更是写诗人心头之冷。全诗赏析如下: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 【查看全文】
4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古诗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作者: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 【查看全文】
5 《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从环境写起,言雨中、禁火、空斋,极力渲染孤寂凄冷的氛围,思乡念亲之情已寓其中。 寒食寄京师诸弟⑴ 雨中禁火空斋冷⑵,江上流莺独坐听⑶。 把酒 【查看全文】
6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引导语:《赋得暮雨送李胄》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全诗如下: 赋得暮雨送李曹 朝代:唐 代 作者: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