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发布时间:2016-09-12 00:00

  引导语:《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此诗写作者在乘船离开广陵(今江苏扬州)赴任洛阳(今属河南)的途中,对友人元大的离别之情。整首诗的笔调都是含蓄的,诗人有意遮掩自己过分哀伤的情感,表面平淡,内涵深厚。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⑴

  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⑵,泛泛入烟雾⑶。

  归棹洛阳人⑷,残钟广陵树⑸。

  今朝此为别⑹,何处还相遇⑺?

  世事波上舟⑻,沿洄安得住⑼!

  【注释】

  ⑴扬子:指扬子津,在长江北岸,近瓜州。元大:未详何人。校书:官名。唐代的校书郎,掌管校书籍。

  ⑵去:离开。亲爱:相亲相爱的朋友,指元大。

  ⑶泛泛:行船漂浮。

  ⑷归棹(zhào):归去的船。棹,船桨。指从扬子津出发乘船北归洛阳。

  ⑸“残钟”句:意谓回望广陵,只听得晓钟的残音传自林间。广陵:江苏扬州的古称。在唐代,由扬州经运河可以直达洛阳。

  ⑹今朝(zhāo):现在,今天。此:此处。为别:作别。

  ⑷还:再。

  ⑻世事:世上的事

  ⑼沿洄(huí):顺流而下为沿,逆流而上为洄,这里指处境的顺逆。安得住:怎能停得住?

  【翻译】

  凄怆地离别了亲爱的朋友,船只泛泛地驶入茫茫烟雾。

  轻快地摇桨向着洛阳归去,晓钟残音还远绕广陵树木。

  今日在此我与你依依作别,何时何地我们能再次相遇?

  人情世事犹如波上的小船,顺流洄旋岂能由自己作主!

  【创作背景】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韦应物被任命为洛阳丞,在乘船离开广陵赴任洛阳的途中,对元大(大是排行,其人名字已不可考)校书非常怀念,于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或793)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2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相关阅读
1 韦应物《闻雁》创作背景

引导语:《闻雁》是韦应物所作的一首诗,全诗语言纯朴,自然含蓄,耐人寻味,主要表达了远宦思念家乡的情感,也蕴含了对动乱时代的苦闷感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闻雁 【查看全文】

2 韦应物浪子回头

韦应物是唐代中期的一位著名诗人,诗风清淡,有着浓厚的隐逸思想。 苏州人素来被认为是含蓄而低调,所以,称赞一个人,哪怕心里有万分感激,也不太会敲锣打鼓地张扬的,在他们 【查看全文】

3 《寄李儋元锡》阅读答案

引导语:《寄李儋元锡》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这首诗叙述了与友人别后的思念和盼望,下面我们来做一下《寄李儋元锡》阅读训练题。 《寄李儋元锡》阅读训练一 寄李儋元锡 韦 【查看全文】

4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在艺术上,他效法陶渊明,也受过谢灵运和王维的影响,形成自己的一种自然淡远的艺术特色。以下是韦应物《寄李儋元锡》,随小编来看一下吧。 寄李儋元锡⑴ 去年花里逢君 【查看全文】

5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原文

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起于分别,终于相约,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挚友谊,感情细腻动人,同时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 李儋元锡⑴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 【查看全文】

6 韦应物 登楼寄王卿

韦应物的《登楼寄王卿》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大家对这首诗还有印象吗? 登楼寄王卿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韦应物《登楼寄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