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出自唐朝诗人李绅的古诗作品《悯农》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同情。
2粟:(sù)谷子,脱壳以后北方叫小米。
3犹:仍然。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5闲田:无用,不耕种的田。
【翻译】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赏析】
诗的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雪》)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相关阅读
1 心忆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寂寂冷萤三四点,穿过前湾茅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心忆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寂寂冷萤三四点,穿过前湾茅屋出自清朝诗人厉鹗的作品《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风露 【查看全文】
2 忽然箫鼓来何处,走杀儿童最可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忽然箫鼓来何处,走杀儿童最可怜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观社作社朝祠有足观》,其古诗全文如下: 作社朝祠有足观,山农祈福更迎年。 忽然箫鼓来何处,走杀儿童最可怜。 虎面 【查看全文】
3 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午枕》,其古诗全文如下: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 【注释】 ⑴午枕: 【查看全文】
4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出自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的作品《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 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 积 【查看全文】
5 日午风高新雨晴,残花飞絮两轻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日午风高新雨晴,残花飞絮两轻轻出自宋朝诗人刘敞的作品《微雨登城日午风高新雨晴》,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午风高新雨晴,残花飞絮两轻轻。 垂鞭缓辔饶间望,时复林间布谷鸣。 【查看全文】
6 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上之回三十六离宫》,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 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淫乐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