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09:04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其古诗全文如下: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注释】
  ⑷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 乡。后也以此典喻“艳遇”。
  ⑸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翻译】
  她说过要来的,其实是句空话,一去便杳无影踪。我在楼上等着,直到残月西斜,传来五更的晓钟。因为远别而积思成梦,梦里悲啼,久唤难醒;醒后便匆忙提笔写信,心情急切,墨未磨浓。蜡烛的余光,半罩着饰有金翡翠的帷幕;兰麝的香气,熏染了被褥上刺绣的芙蓉。我像古代的刘郎,本已怨恨蓬山仙境的遥远;我所思念的人啊,哪堪更隔着蓬山千重万重。
  【鉴赏】
  颔联出句追忆梦中情景。远别的双方,梦中虽得以越过重重阻隔而相会;但即使是在梦中,也免不了离别之苦。梦中相会而来的梦中分别,带来的是难以抑止的梦啼。这样的梦,正反映了长期远别造成的深刻伤痛,强化了刻骨的相思。因此对句写梦醒后立刻修书寄远。在强烈思念之情驱使下奋笔疾书的当时,是不会注意到墨的浓淡的,只有在“书被催成”之后,才意外地发现原来连墨也成磨浓。
  梦醒书成之际,残烛的余光半照着用金钱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芙蓉褥上似乎还依稀浮动着麝熏的幽香。六、七句对室内环境气氛的描绘渲染,很富有象征暗示色彩。刚刚消逝的梦境和眼前所见的室内景象在朦胧光影中浑为一片,分不清究是梦境还是实境。烛光半笼,室内若明若暗,恍然犹在梦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爱人真的来过这里,还留下依稀的余香,上句是以实境为梦境,下句是疑梦境为实境,写恍惚迷离中一时的错觉与幻觉极为生动传神。
  幻觉一经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室空人杳的空虚怅惘,和对方远隔天涯、无缘会合的感慨。尾联借刘晨重寻仙侣不遇的故事,点醒爱情阻隔,“已恨”“更隔”,层递而进,突出了阻隔之无从度越。


相关阅读
1 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首秋轮台》,其古诗全文如下: 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 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 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 轮台万里地,无 【查看全文】

2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明妃曲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 【查看全文】

3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出自唐朝诗人雍陶的古诗作品《访城西友人别墅》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查看全文】

4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出自唐朝诗人贾岛的古诗作品《暮过山村》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 【查看全文】

5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出自宋朝诗人黄庭坚的作品《水调歌头游览》,其古诗全文如下: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 【查看全文】

6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其古诗全文如下: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