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09:23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古诗作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晓出:太阳刚升起
  2、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4、毕竟: 到底
  5、六月中:六月中旬
  6、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翻译】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是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相关阅读
1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出自西晋诗人李密的古诗作品《陈情表》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 【查看全文】

2 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作品《长安羁旅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 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 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 失名谁肯访, 【查看全文】

3 自从回步百花桥。便独处清宵。凤衾鸳枕,何事等闲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自从回步百花桥。便独处清宵。凤衾鸳枕,何事等闲抛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西施自从回步百花桥》,其古诗全文如下: 自从回步百花桥。便独处清宵。凤衾鸳枕,何事等闲抛。纵 【查看全文】

4 乌自高飞,罗当奈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乌自高飞,罗当奈何出自先秦诗人无名氏的作品《乌鹊歌南山有乌》,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山有乌,北山张罗。 乌自高飞,罗当奈何。 【注释】 乌:即乌鸽,鸟名,指喜鹊。 罗:捕鸟 【查看全文】

5 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出自唐朝诗人戴叔伦的作品《屯田词》,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来耕田遍砂碛,老稚欣欣种禾麦。 麦苗见长天苦晴,土干确确锄不得。 新禾未熟飞蝗至, 【查看全文】

6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其古诗全文如下: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