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09:29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出自清朝诗人黄景仁的作品《癸巳除夕偶成·千家笑语漏迟迟》,其古诗全文如下: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注释】
  漏:漏壶,古代计时仪器
  迟迟:指时间过得很慢
  潜:暗中,悄悄地
  物外知:从时间流逝、外物变迁中感觉出来
  市桥:指诗人家乡市镇中的桥。江南城镇多傍水为街,市中多桥
  识:认识
  【翻译】
  时间慢慢地流逝,各家各户的欢声笑语从四面八方隐隐传来。在石桥上昂首而立的人却恍若置身世外,他凝望着天空,却把一颗明星当作月亮观看了多时。
  【赏析】
  《癸巳除夕偶成》这组诗作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此时正处于乾隆中期,诗人二十五岁,在安徽督学朱筠幕中,除夕归家过年。诗人对社会即将发生的乱象已有预感,心中惆怅,又觉怀才不遇,心有所感,便以“偶成”命题,作成此组诗。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诗人思绪纷纷。上句尽情渲染了除夕夜千家万户的欢迎气氛。“千家笑语”四字紧扣题目“除夕”,描写了除夕之夜千家万户守岁迎春,欢歌笑语的气氛。人们感觉时间流逝得太快了,以至于不知不觉已到了深夜。诗人此时思绪连绵,独生忧患。“忧患”与“千家笑语”的气氛很不协调,而在这里却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封建社会里,由于贫富悬殊,除夕之夜,几家欢乐几家愁。诗人与家人团聚,本可以过愉快的除夕,但诗人却忧虑重重,这充分表现了诗人“众人皆醉吾独醒”的孤高情操和幽愤多思的性格。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这两句写诗人心中忧闷而产生的独特行为。上句的“悄立”二字,写诗人一人静悄悄地站在市桥上,用外形的静谧暗示内心的不平静。“人不识”三字,写出并不是人们不认识诗人,而是感叹那些欢歌笑语的人们不了解他心中的忧患。因而诗人感到更加孤独。下句是“悄立”的“延伸”,诗人心中的忧患无法排解,便独立一人到市桥上,长久伫立,凝视天上的一颗亮星。周围的一切仿佛都不存在,似乎已经超然物外,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看多时”含蓄地回答了诗人“忧患”的内容。诗人感到星移斗转,岁月如桥下的流水,一去不返,联想自己,少负盛名,却怀才不遇,即将而立之年,功不成,名不就,穷途潦倒,贫病交加,愤激悲伤之情,一齐涌上心头。
  诗人没有正面着墨去写忧思,而只是描写诗人在除夕之夜家家团聚、笑语声声的时刻悄立市桥上的特殊行为,从气氛的渲染和诗人默然无声凝视长空的形象给人一种感染。这样写,看似平淡,但含蓄深厚,把诗人的忧愁郁闷的’心情表达得更为深沉,更加强烈,也更有艺术表现力。


相关阅读
1 山谷眇兮路漫漫。眷东顾兮但悲叹。冥当寝兮不能安。饥当食兮不能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山谷眇兮路漫漫。眷东顾兮但悲叹。冥当寝兮不能安。饥当食兮不能餐出自汉朝诗人蔡文姬的作品《悲愤诗》,其古诗全文如下: 嗟薄祜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门户单。身执略兮入西关。 【查看全文】

2 霞帔云发,钿镜仙容似雪,画愁眉。遮语回轻扇,含羞下绣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霞帔云发,钿镜仙容似雪,画愁眉。遮语回轻扇,含羞下绣帷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女冠子霞帔云发》,其古诗全文如下: 霞帔云发,钿镜仙容似雪,画愁眉。遮语回轻扇,含羞 【查看全文】

3 思和云结。断江楼望睫,雁飞无极。正岸柳、衰不堪攀,忍持赠故人,送秋行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思和云结。断江楼望睫,雁飞无极。正岸柳、衰不堪攀,忍持赠故人,送秋行色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解连环留别姜石帚》,其古诗全文如下: 思和云结。断江楼望睫,雁飞无极 【查看全文】

4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古诗作品《醉翁亭记》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查看全文】

5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出自唐朝诗人高适的作品《金城北楼》,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 【查看全文】

6 欲剪箱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欲剪箱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罗浮山父与葛篇》,其古诗全文如下: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