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09:32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出自元朝诗人关汉卿的作品《大德歌·秋》,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注释】
  ⑴双调:宫调名。大德歌:曲牌名。
  ⑵便做:就算,即使。陈抟(tuán):五代宋初著名道士,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名“希夷先生”,曾修道于华山,常一睡百天不醒。这句是说思人心切,即使做了陈抟也难以入睡。
  ⑶扑簌簌:流泪的样子。
  ⑷蛩:蟋蟀,又名促织。这句是说:白天秋蝉不断地鸣叫刚罢,蟋蟀接着在夜间又叫个不停。
  ⑸淅零零:形容雨声。
  【翻译】
  寒风飘飘,冷雨潇潇,就是那能睡的陈抟也睡不着。说不完的烦恼和愁苦伤透了心怀,伤心的泪水扑簌簌地像断线珍珠飞抛。秋蝉烦噪罢了蟋蟀又叫,渐渐沥沥的细雨轻打着芭蕉。
  【赏析】
  这首小令描写的少妇的烦恼,是因为“人未归”而引发的,故“懊恼伤怀抱”便成为此曲表现的重点。此曲起头三句写风、写雨、写长夜不眠,由景入情,直入怀抱。“风飘飘,雨潇潇”,是说风雨交加,突然而至,声势咄咄逼人。这开头两句就给脆弱的少妇带来很大压力。“飘飘”“潇潇”双声叠韵,音响悠长,倍增空寂之情。女主人公心绪不宁,夜难成寐,所以第三句就说“便做陈抟睡不着”。这是借五代时在华山修道的陈抟老祖的故事,极言少妇被哀思愁绪煎熬着,即使做了陈抟,也难以入睡。忧思如此之深,终至烦恼、悔恨、伤心、落泪。所以四、五句又写道:“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这是女主人公的愁苦情状。“扑簌簌泪点抛”是对这位女主人公的悲凉心境的具体展现,并在准确地捕捉这一典型细节以后留下空间,让读者想像补充,其闺房幽情在充实中越发空灵。
  如果说在《大德歌·春》、《大德歌·夏》两支小令里,尚局限于由于忧思而形容憔悴、瘦骨嶙峋的话,那么在《大德歌·秋》这支小令里,她的忧思就势如潮涌,终于冲决感情的堤坝,伤心的泪水滚滚而下了。不言而喻,“扑簌簌泪点抛”,就是对这位女主人公的悲凉心境的具体展现。最后二句“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继续写景,景语皆情语,蝉噪蛩鸣,雨打芭蕉。这些外界景物强烈地衬托出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和难以言喻的久别之苦,进一步凸现女主人公愁苦的心境。此时此刻,窗内:枕冷衾寒,形单影只;窗外:秋蝉寒蛩,轮番聒噪。这一切都融化在一起,物我不分,从而使女主人公的离思之苦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大有“梧桐声,,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的境界。
  此曲从秋景写起,又以秋景作结,中间由物及人,又由人及物,情景相生,交织成篇,加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大大提高了艺术感染力。


相关阅读
1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出自唐朝诗人曹植的作品《野田黄雀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 【查看全文】

2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郊居岁暮屏居负山郭》,其古诗全文如下: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 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 默 【查看全文】

3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悲陈陶》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 【查看全文】

4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出自唐朝诗人宋之问的古诗作品《题大庾岭北驿》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查看全文】

5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出自宋朝诗人李重元的作品《忆王孙春词》,其古诗全文如下: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 【查看全文】

6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出自宋朝诗人黄庭坚的作品《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满川风雨独凭栏》,其古诗全文如下: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