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落深沉,池塘寂静。帘钩卷上梨花影。宝筝拈得雁难寻,篆香消尽山空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0:08

  “院落深沉,池塘寂静。帘钩卷上梨花影。宝筝拈得雁难寻,篆香消尽山空冷”出自宋朝诗人洪迈的作品《踏莎行·院落深沉》,其古诗全文如下:
  院落深沉,池塘寂静。帘钩卷上梨花影。宝筝拈得雁难寻,篆香消尽山空冷。
  钗凤斜欹,鬓蝉不整。残红立褪慵看镜。杜鹃啼月一声声,等闲又是三春尽。
  【注释】
  “雁”字连“筝”字说是指筝面上承弦的柱,参差斜列如雁行,称“雁柱”。
  踏莎行,词牌名。亦称《踏雪行》。双调五十八字,前后阕各三仄韵,前后阕开始两句例用对仗。
  【翻译】
  无。
  【赏析】
  开头两句的“院落”、“池塘”乃是女主人的生活环境,而这环境的特点是“深沉”与“寂静”,一上来就透露了境中人的孤单与寂寞。第三句写到“帘钩”这独转换使读者加深了冷清空阔的感觉。一般人表达孤寂都用“帘幕低垂”等句。但洪迈却别出心裁,炼出“帘钩卷上梨花影”一句。试想:帘钩卷上也只有“犁花影”前来作伴的生活,是多么的空虚和寂寞?
  以上三句着力渲染环境。那么人在何处呢?她在弹筝:“宝筝拈得雁难寻”。她在出神地望着烧尽的篆香:“篆香消尽山空冷”。柱可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而这里的女主人公却是“宝筝拈得”而“雁难寻”,连音调也调试不准,有相思而无法于弦上诉说,眼看着“篆香消尽”而懒得去添,以致帷冷屏寒,其难以入睡也可知矣。
  女主人公这一整夜都是在凄凉中度过,那么以后的日子呢?又将“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呢?过片的“钗凤”三句写主人公容貌。“钗凤斜攲”、“鬓蝉不整”、“慵看镜”,形象地反映了受痛苦煎熬相思成灾的样人。“杜鹃啼月一声声”,表面上只写环境,只是在进一步创造冷清的气氛,因为“杜鹃啼血猿哀鸣”是自然界最凄厉的声音么!实际上这里还用催归的杜鹃表现思妇对行人的期待。
  前面已经说过,上半阕的结句是在暗示一夜将尽,到下半阕的结句则说“等闲又是三春尽”。读者试想:词中所着力描写的一夜,已经令人俯首欲泣,那么一月,一年,数年的光阴将如何熬得下去呢?讲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句中那个极平凡的“又”字用得是何等神奇
  洪迈这阕《踏莎行》写思妇怀人,通篇没有一个字点破本题。作者的本意没有直接表达出来,完全是通过环境、气氛,以及主人公的动用、情态显现出来的,因此算得上一首善达言外之意的极品。
  洪迈的《踏莎行》特别注意引寻、启发读者参与到词中意境来。我们刚一接触到它,只能感知到一片空寂的环境和一个慵倦的主人;等到鉴赏进一步深入,我们才发现这是一个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怀念;如果你有兴趣再追下去,那么还可以想到关于爱情、离别等更多的东西。


相关阅读
1 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出自宋朝诗人晏殊的作品《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其古诗全文如下: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 【查看全文】

2 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出自唐朝诗人毛文锡的作品《醉花间休相问怕相问》,其古诗全文如下: 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春水满塘生,鸂鶒还相趁。 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 【查看全文】

3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出自于诗经作品《鸿雁》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 【查看全文】

4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出自于诗经作品《无衣岂曰无衣七兮》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查看全文】

5 邻妇饷田归,不见百花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邻妇饷田归,不见百花芳出自唐朝诗人崔道融的作品《春墅蛙声近过社》,其古诗全文如下: 蛙声近过社,农事忽已忙。 邻妇饷田归,不见百花芳。 【注释】 ⑴墅:指建在田野间的房 【查看全文】

6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出自宋朝诗人:陈与义的古诗作品《春寒》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