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细语、琵琶幽怨。客鬓苍华,衫袖湿遍。渐老芙蓉,犹自带霜宜看”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倦寻芳·坠瓶恨井》,其古诗全文如下:
坠瓶恨井,分镜迷楼,空闭孤燕。寄别崔徽,清瘦画图春面。不约舟移杨柳系,有缘人映桃花见。叙分携,悔香瘢漫爇,绿鬟轻翦。
听细语、琵琶幽怨。客鬓苍华,衫袖湿遍。渐老芙蓉,犹自带霜宜看。一缕情深朱户掩,两痕愁起青山远。被西风,又惊吹、梦云分散。
【注释】
⑴倦寻芳:词牌名。双调,分九十八、九十七字两体。上片十句四仄韵;下片九十八字格,十一句五仄韵,九十七字格十句四仄韵。《梦窗词》中三首词,都为九十七字格。
⑵分韵:即几个人相约规定,用某某字作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而赋。花翁:即孙惟信。据刘克庄《孙花翁墓志》:“孙惟信,字季蕃,自号花翁,开封人。少受祖泽,调监当,不乐弃去。始婚于婺,后去婺游,留苏杭最久,其依声度曲公谨之妙。”
⑶分:一本作“尘”。
⑷空:一本作“只”。闭:一本作“闲”。孤:一本无“孤”字。
⑸悔香瘢漫爇:一本无“悔”字。
⑹宜:一本作“重”。
【翻译】
无。
【赏析】
“坠瓶”三句,述离恨,也是全词总纲。“坠瓶”、“分镜”,都喻两人离别。“迷楼”,故址在扬州,这里借代扬州,指花翁与李怜分离之处。此言好像瓶儿坠落在井中,圆镜裂成两半一样,花翁与李怜当年在扬州痛苦地生别离,闺楼中从此幽闭了这可怜的“孤燕”——李怜。“寄别”两句,花翁相思,此相思也是从离恨中而来。此言李怜后来依附在一家姓崔人的家中,从此花翁不能再见她一面,要解相思情,惟有画中倩影矣。“不约”两句,述重逢,扣题中“遇旧欢”。此处是说:花翁与李怜,没有经过约定,无意中同时把各自的行舟停泊在一处柳荫下,不期而遇。真是有缘之人终相会,“人面桃花相映红”啊!“人映桃花”,也暗示了两人相会在春天。“叙分携”三句,写两人叙说着离别后的再见面时的种种话语。“爇”,点燃,焚烧。“香瘢漫爇,绿鬟轻剪”,点明李怜此时已削发受戒,身入空门矣。此言花翁与李怜晤面后畅叙分离之苦思,聚会之惊喜的心情。可是懊丧的是李怜已经是剪去三千烦恼丝,摩顶受戒入空门了。“香瘢”,指僧尼头顶受戒时香炙的瘢痕。
“听细语”三句,抵得上白居易的一篇《琵琶行》。言李怜虽身入空门,但难忘旧情,且重逢难得,所以拿来琵琶为花翁重操一曲。其声幽怨,遗恨绵绵。花翁因与李怜分别多年,忧愁幽思得两鬓斑白,此时重新细细聆听了李怜的“琵琶幽语”,搅动心底愁思,使他像“江州司马”那样“泪满襟”。
“渐老”四句,状李怜容颜。“芙蓉”,荷花别名,这里喻李怜。“朱户”,借喻樱唇。“两痕”,指双眉。此言李怜虽渐近老境,但容颜仍旧像带霜的荷花般耐看。她一往情深却把这一腔热情深藏在紧闭的樱唇之内,双眉紧皱,却好像远山蒙上了一层愁雾,更显得朦胧难察。李怜现在的容颜,在花翁眼中仍旧是“西施”也。“被西风”三句,写再别离。言西风又起,花翁与李怜两人所乘之舟也将起帆各奔旅途。这短暂的途中重逢,就像高唐云雨梦一样被那西风无情地吹散。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出自南北朝诗人谢朓的作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其古诗全文如下: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 【查看全文】
2 泉回浅石依高柳,径转垂藤闲绿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泉回浅石依高柳,径转垂藤闲绿筠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其古诗全文如下: 寓居湘岸四无邻,世网难婴每自珍。 莳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室值贤人。 【查看全文】
3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出自当代文学家毛泽东的古诗作品《蝶恋花答李淑一》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 【查看全文】
4 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满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满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其古诗全文如下: 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满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 【查看全文】
5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插秧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 【查看全文】
6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巴九千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巴九千里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江夏赠韦南陵冰》,其古诗全文如下: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