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释】
⑴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沙溪》。后用为词牌,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
⑵丙辰岁:庆元二年(1196),岁不尽五日:谓除夕前五日。
⑶吴松:江名。古称松江。
⑷重云:重重云层。
⑸石塘:在苏州的小长桥。
⑹打头风浪:迎头风浪
⑺恶:猛,厉害。
⑻禁持:“禁”通“今”,摆布。
⑼浦:水滨。
⑽棹:划船的工具,船桨,也指船。
⑾长亚门:长得靠近门楣。
⑿一年灯火:指春节至元宵节的灯笼、焰火之类。
⒀要:通“邀”。陶渊明《桃花源记》:“便要还家。”
【翻译】
重叠的彤云低压着,连大雁也吓得不肯啼叫了。当航船经过石塘西畔时,我心中的愁苦更加浓重。船儿被迎头打来的风浪恶作剧地摆布着。迎着归棹,春天的河岸上已逐渐生出一层嫩绿;小小的梅树,新枝该长得压着门楣了吧?一年一度的灯节已经开始了,仿佛在催促我:快点回来啊。
【赏析】
“雁怯重云不肯啼。”起笔写向空中。大雁无声,穿过重云,飞向南方。南方温暖,对大雁来说,是一温馨的家,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作者归家的情景。长空彤云重重密布,雁儿心情紧张,故说“怯”字。但雁儿急于回家,一个劲往南飞,故不肯啼。此一画面,恰成词人归心似箭的写照。“画船愁过石塘西”,次句写出自己,句中著一愁字,便似乎此一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又妙。作者既然归家但是描写的却都是惨淡景象,“打头风浪恶禁持”,作者巧妙的写出了实情,大风阻挡词人归路,人间有风浪猛打船头。天上有重云遮拦鸟道,对于思家心切的作者忧愁更深一步。
“春浦渐生迎棹绿”,过片仍写水面,意境却已焕然一新。浦者水滨,河水涨绿,渐生春意,轻拍桨橹。虽云渐生,可是春之一字,冠于句首,便觉已是春波骀荡,春意盎然。歇拍与过片,对照极其鲜明。从狂风恶浪过变而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紧接便是春波迎桨,画境转变之大,笔力几于回天。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诗)的突兀感和欣悦感。笔峰骤转,却不显得生硬,两相对照,只觉笔意轻灵,意境超逸。时犹腊月,词人眼中之河水已俨然是一片春色,则此时词人之心中,自是一片温暖。“小梅应长亚门枝。”下句更翻出想象。离家已久之词人,揣想此时之家中,门前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此一意境,何其馨逸,又何其温柔。小梅之句,颇似有一番喻意,暗示儿女之生长。经年飘泊在外之人,每一还家,乍见儿女又长高如许,其心情之喜慰,可想而知。小梅应长亚门枝,正是这种人生体验之一呈现。“一年灯火要人归。”结笔化浓情为淡语。除夕守岁之灯火,一年一度而已矣。灯火催人快回家,欢欢喜喜过个年。一笔写出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此是全幅词情发展之必然结穴,于淡语中见深情。
此词的显著艺术特色,是以哀景写欢乐,以淡笔写浓情。上片以雁怯重云,画船载愁,浪打船头等惨淡景象反衬归家之欢欣,下片的春浦渐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等热闹景象突出了作者归心似箭的心情。
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出自于诗经作品《天作》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 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注释】 ⑴高山:指岐山 【查看全文】
2 微云淡月,对江天、分付他谁?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微云淡月,对江天、分付他谁?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出自宋朝诗人李邴的作品《汉宫春潇洒江梅》,其古诗全文如下: 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 【查看全文】
3 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出自元朝诗人关汉卿的作品《大德歌冬景》,其古诗全文如下: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 【查看全文】
4 小来惟射猎,兴罢得乾坤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小来惟射猎,兴罢得乾坤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鄠杜马上念汉书》,其古诗全文如下: 世上苍龙种,人间武帝孙。 小来惟射猎,兴罢得乾坤。 渭水天开苑,咸阳地献原。 英灵殊 【查看全文】
5 曾绝朱缨吐锦茵,欲披荒草访遗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曾绝朱缨吐锦茵,欲披荒草访遗尘出自唐朝诗人窦牟的作品《奉诚园闻笛》,其古诗全文如下: 曾绝朱缨吐锦茵,欲披荒草访遗尘。 秋风忽洒西园泪,满目山阳笛里人。 【注释】 ⑴奉 【查看全文】
6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出自宋朝诗人黄庭坚的古诗作品《清平乐春归何处》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