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0:28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出自宋朝诗人李好古的作品《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其古诗全文如下: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释】
  ①平沙:这里指岸边平坦的沙地。梁何逊《慈姥矶》诗:“远岸平沙合。”浅草:短草。
  ②茫茫:遥远貌。几:几度。
  ③骨如霜:色自如霜的遗骨。
  ④底事:何事。谩:徒然。
  ⑤伏:制服。中行:指汉文帝的宦官中行说,后投降匈奴,力劝单于侵犯长安。此指南宋的投降派。
  【翻译】
  岸边的沙地、短草与天相接。前路茫茫,几度兴亡?波涛冲刷着岸边白色如霜的遗骨,仿佛述说着往日的沧桑。千古来,英雄的成就在那里,徒感慨、空悲凉。英雄少年要杀敌立功、扫荡沙场。要学祖逖中流击楫,立誓报国,想陈述胸中治国计策,无奈皇宫遥远,无法到达。船过维扬,只有满怀惆怅,遥遥远望。
  【赏析】
  李好古过维扬时写的这首《江城子》,此外,词人把自己不能“馘名王,扫沙场”(馘,杀敌后割取左耳以计功)的原因,归结为“欲上治安双阙远”(治安,贾谊曾作《治安策》评议的时政。双阙,指代朝廷),等于说兴亡的关键、维扬屡遭破坏的根子,都因为统治者不纳忠言。这种尖锐态度和批判精神,在同代词人中也是少见的。
  这首词在写法上注意了两个结合。一个是写景与抒情结合。词中写景的地方只有四句:“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即仅仅是沙、草、天、路。这些单调的景物,为读者展现了维扬劫后的荒凉。再说,作者又逐次为它们加上“平”“浅”“长”“茫茫”等修饰语,从而共同组成一幅辽远、凄迷的图画,正好象征着作者惆怅的心情。“昨夜波声”一句表面写波涛,背后却有一个在扬州的某一间屋子里听着波声久久不能入睡,想起无限往事的人儿。把这一句同“洗岸骨如霜”放在一起,夏承焘说:“ 两句写夜间听到波声拍岸,使人激奋而气节凛然。”(《唐宋词选注》)则景中之情就更为显著了。


相关阅读
1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 【查看全文】

2 五日免常参,三馆无公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五日免常参,三馆无公事出自宋朝诗人王禹偁的作品《对雪》,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乡岁云暮,衡门昼长闭。 五日免常参,三馆无公事。 读书夜卧迟,多成日高睡。 睡起毛骨寒,窗牖 【查看全文】

3 月寒空阶曙,幽梦彩云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月寒空阶曙,幽梦彩云生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古诗作品《新植海石榴》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弱植不盈尺,远意驻蓬瀛。 月寒空阶曙,幽梦彩云生。 粪壤擢珠树,莓苔插琼英。 【查看全文】

4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出自唐朝诗人陶渊明的作品《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其古诗全文如下: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 【查看全文】

5 吴江澹画水连空,三尺屏风隔千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吴江澹画水连空,三尺屏风隔千里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吴苑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锦雉双飞梅结子,平春远绿窗中起。 吴江澹画水连空,三尺屏风隔千里。 小苑有门红扇开, 【查看全文】

6 昨夜紫微诏下。急唤天书使者。令齎瑶检降彤霞。重到汉皇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昨夜紫微诏下。急唤天书使者。令齎瑶检降彤霞。重到汉皇家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巫山一段云琪树罗三殿》,其古诗全文如下: 琪树罗三殿,金龙抱九关。上清真籍总群仙。朝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