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头,虏尚虔刘,谁为把中原一战收?问只今人物,岂无安石;且容老子,还访浮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0:29

  “淮头,虏尚虔刘,谁为把中原一战收?问只今人物,岂无安石;且容老子,还访浮丘”出自宋朝诗人李曾伯的作品《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下奇观,江浮两山,地雄一州。对晴烟抹翠,怒涛翻雪;离离塞草,拍拍风舟。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蔽貂裘。
  淮头,虏尚虔刘,谁为把中原一战收?问只今人物,岂无安石;且容老子,还访浮丘。鸥鹭眠沙,渔樵唱晚,不管人间半点愁。危栏外,渺沧波无极,去去归休。
  【注释】
  淮头:淮水的上游。虔刘:劫掠。
  安石:谢安石,即谢安。
  老子:古人自称;老夫的意思。
  浮丘:浮丘公,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危栏:高楼的拦杆。
  渺:水长的意思。沧波:青苍色的水波。沧,通苍。无极:无尽。
  去去休休:走吧,回去算了。
  【翻译】
  登上多景楼,迎入眼帘的是奇特壮观的景色,长江浩浩荡荡直泻而去,上面的金山和下面的焦山,仿佛是被江水托浮着向前移动。我国东南除此地外,哪还有如此胜景!晴天下的上依然是翠绿一片,怒涛就放佛和雪一样白。边塞的草已经繁盛,船和波浪相互撞击。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又能有几次靠在多景楼边的人呢。可怜英雄最后白发满头,连貂皮袍子都破了。
  淮西的父老乡亲还处在金人的铁蹄之下,谁能驱除胡虏,北定中原呢?回想古今人物,自己身任两淮阃帅尚且如此,当今天下恐怕就更没有谢安石那样的人物了,罢了,罢了,既然报国无门,不如就此归隐去访求浮丘道人吧。鸥鹭眠沙,渔樵唱晚,不去管人间半点愁绪。高楼的拦杆外,青色的河流苍茫无际,去吧,还是回去算了。
  【赏析】
  下片直书感喟,情中带景。词人自比谢安,志愿出征,领导抗战,可是,朝廷却不任用他,使他壮志难酬。既然如此,词人只好退而求隐:“且容老子,还访浮丘。”此句意谓,还是归隐去吧,去与浮丘公相伴。下面,词人更进一步抒发了归隐的思绪,并为未来的归隐生活作了构想:“鸥鹭眠沙,渔樵唱晚,不管人间半点愁。”这样,在词人的眼前出现了归隐生活的幻景,闲适,安然,不问世事,写得十分真切生动。词尾写道:“危栏外,渺沧波无极,去去归休。”这里,词人写自己倚栏远眺、沉思,深感国运难回,英雄失志,终于下定归隐的决心。“去去归休”,不能再犹豫了。
  词中有画,这是此词最大的特色。寥寥几笔绘出一幅清新、俊逸的江水山色图;此词意境开阔,绘景抒情相得益彰,且气韵流畅,很有力度。就内容而言,其中消极避世的隐退思想与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这一对矛盾集中于词人一身,这是现实使然,与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分不开。


相关阅读
1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出自唐朝诗人张说的古诗作品《送梁六自洞庭山》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查看全文】

2 凤枕鸾帷。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良天好景,深怜多爱,无非尽意依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凤枕鸾帷。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良天好景,深怜多爱,无非尽意依随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驻马听凤枕鸾帷》,其古诗全文如下: 凤枕鸾帷。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良天好景 【查看全文】

3 假途灭虢,践土会盟。何遵约法,韩弊烦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假途灭虢,践土会盟。何遵约法,韩弊烦刑出自古诗作品《千字文》,其释意如下: 【原文】 假途灭虢,践土会盟。何遵约法,韩弊烦刑。 【翻译】 晋献公向虞国借路去消灭虢国;晋 【查看全文】

4 霞帔云发,钿镜仙容似雪,画愁眉。遮语回轻扇,含羞下绣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霞帔云发,钿镜仙容似雪,画愁眉。遮语回轻扇,含羞下绣帷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女冠子霞帔云发》,其古诗全文如下: 霞帔云发,钿镜仙容似雪,画愁眉。遮语回轻扇,含羞 【查看全文】

5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出自当代诗人徐志摩的作品《偶然》,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 【查看全文】

6 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出自唐代张朝的古诗作品《江南行》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不见还。 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 【注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