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犹浅,柳初芽,杏初花。杨柳杏花交影处,有人家”出自宋朝诗人程垓的作品《愁倚阑·春犹浅》,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犹浅,柳初芽,杏初花。杨柳杏花交影处,有人家。
玉窗明暖烘霞。小屏上、水远山斜。昨夜酒多春睡重,莫惊他。
【注释】
①交影处:影子交汇处。
【赏析】
词的下片首两句,转入对室内景物的铺排,与上片室外一派春光相对应。窗外杨柳杏花交相辉映,窗内明暖如烘霞,给人以春暖融融,阳光明媚之感。而小屏上“水远山斜”的图画,亦与安谧的春景相应。
“小屏”一句,语小而不纤,反能以小见大,得尺幅千里之势,“水远山斜”,正好弥补了整个画面上缺少山水的不足。这正是小屏画图安排的绝妙处。此词一句一景写到这里,一幅色彩、意境、情调极为和谐的风景画就铺排妥当了。作者以清丽婉雅的笔触,在这极有限的字句里,创造了一种令人神往的境界,然后才画龙点睛,正面点出那位酒后春睡的“他”。“莫惊他”三字,下得静悄悄,喜盈盈,与全词的气氛、情调极贴切,语虽平常,却堪称神来之笔。
全词写景由远及近,铺排而下,步步烘托,曲终见意,既层次分明,又用笔省净。细味深参,全词无一处不和谐,无一处不舒适,无一处不宁静。显然,词人在对景物的描绘中,渗透了他对生活的理想与愿望,也充分体现了词人对由景生情写作手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就一般常例来看,艺术上的渲染、铺排,往往会导致语言上的雕琢、繁缛。但是这首小词却清新平易,绝无刀斧痕。语言平淡,是程垓词的一个明显特点,读他的《书舟词》,几乎首首明白如话,这种语言风格并非轻易得之。
况蕙风论词,曾引了宋人葛立方《韵语阳秋》论诗的一段话:“陶潜、谢朓诗皆平淡有思致。……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如此,则陶、谢不足进矣。梅圣俞赠杜挺之诗有‘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之句。李白云:‘清水出芙容,天然去雕饰。平淡而到天然,则甚善矣。’况氏然后说:‘此论精微,可通于词。’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即倚声家言自然从追琢中出也。”(《蕙风词话续编》卷一)程垓这首小小的《愁倚阑》,以平淡的语言精心写景,巧藏情致,具见巧夺天工,终得自然之美,足以为况氏的词论作一佳证。
相关阅读
1 强欲加餐竟未佳。只宜长伴病僧斋。心似风吹香篆过,也无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强欲加餐竟未佳。只宜长伴病僧斋。心似风吹香篆过,也无灰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浣溪沙赋清》,其古诗全文如下: 强欲加餐竟未佳。只宜长伴病僧斋。心似风吹香篆过,也无 【查看全文】
2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出自唐朝诗人高适的古诗词作品《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嗟君此别意如何,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 【查看全文】
3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出自宋朝诗人张仲素的作品《秋闺思》,其古诗全文如下: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注释】 ⑴碧窗 【查看全文】
4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宋朝诗人释志南的古诗作品《绝句》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 【查看全文】
5 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绿茎红艳两相乱,肠断,水风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绿茎红艳两相乱,肠断,水风凉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荷叶杯一点露珠凝冷》,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绿茎红艳两相乱 【查看全文】
6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出自宋朝诗人黄裳的作品《减字木兰花竞渡》,其古诗全文如下: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