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0:33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水调歌头·客子久不到》,其古诗全文如下: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著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注释】
  ⑥中州:指当时沦陷的中原地区。
  ⑦不道:不料。
  ⑧蕞尔:微小。
  ⑨决策:指北伐大计。
  ⑩扶头,形容醉后状态,谓头须人扶。贺铸南乡子词“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赵长卿鹧鸪天词“睡觉扶头听晓钟。”
  【翻译】
  远方的客人巴经很久没到这里漫游,可是美丽的风景似乎专门为你保留。我们特意登上西楼吟诗赏月,何必去问今夜已剜什么时候!我们呼唤出满天皎洁的月光,照见我们的心地象冰雪一样明透。我们的胸襟啊宽广浩荡,好似百川融汇奔流。我们的豪饮还赶不上巨鲸吞海,腰间的宝剑已光闪闪照耀清秋。
  原野上银白色的月光到处飘浮,天空高远更显得风景十分清幽。可是想起丢失中原的遗恨,不知今夜有多少人在发愁!那些掌握权柄的大人物们,有谁想起有志的英雄已成老朽?不料抗战的功勋还建立得很小很少,朝廷的决策遥遥无期,叫人没盼头。这件事没法分说清楚,让我们明天再喝个大醉方休。
  【赏析】
  下片,词人由眼前景想到了心头事,重在抒怀言志。过片“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大地上的月光在浮动,天空更加旷远,美丽的景物显得更加清幽。上承前面的写景,下启后面叙事抒情。在这清幽的月夜中,人不可能真的陶醉,即使有酒。陶醉只是暂时的,李白诗云“举杯消愁愁更愁”,所以,如画的美景更能勾起伤心的往事,短暂的陶醉只能引起清醒后更深的愁绪。果然,诗人想起了恨事,引发了愁绪:“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这一句,是全词的主旨,一想到大好河山还在金人的手中,广大的中原百姓还在水深火热中煎熬,不由得我愁思满怀了。至此,全词的基调也有了变化,由前面的雄壮豪迈而变为后半部分的哀凉悲伤了。作者愁思深重恰是作者忧心国事,雄心壮志不得实现的表现,可是我的心事有谁知,我的苦处有谁怜,自然引出下文“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现在,朝廷中有谁还能想起抗战的英雄渐渐老了,还没有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而收复中原的决策,仍然遥遥无期!那么,我也只能借酒浇愁了。“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此事一时难以说清,唯有继续饮酒消愁吧。这一句和前面的“不知今夜几人愁”形成呼应。扶头酒是最厉害的酒,是最伤人的酒,也是最误事的酒。但是酒,却能麻醉自己,让自己暂时忘却现实的残酷和烦恼。作者明知故说,突出地表达了自己的痛苦之重,愁思之深。
  词人欲抑先扬,行文一波三折,写景形象生动,议论中肯,抒情真实感人。以一种低诉哀迥的语气结尾,别有一种感人的韵味。


相关阅读
1 阅景无旦夕,凭阑有今古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阅景无旦夕,凭阑有今古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题宣州开元寺》,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朝谢脁城,东吴最深处。 亡国去如鸿,遗寺藏烟坞。 楼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 高高下下中 【查看全文】

2 乱云生古峤。记旧游唯怕,秋光不早。人生断肠草。叹如今摇落,暗惊怀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乱云生古峤。记旧游唯怕,秋光不早。人生断肠草。叹如今摇落,暗惊怀抱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瑞鹤仙丙午重九》,其古诗全文如下: 乱云生古峤。记旧游唯怕,秋光不早。人 【查看全文】

3 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莫栽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莫栽桑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华山题王母祠》,其古诗全文如下: 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 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莫栽桑。 【注释】 【查看全文】

4 腻红匀脸衬檀唇。晚妆新。暗伤春。手捻花枝,谁会两眉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腻红匀脸衬檀唇。晚妆新。暗伤春。手捻花枝,谁会两眉颦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江城子腻红匀脸衬檀唇》,其古诗全文如下: 腻红匀脸衬檀唇。晚妆新。暗伤春。手捻花枝,谁会 【查看全文】

5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出自于诗经作品《无衣岂曰无衣七兮》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查看全文】

6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古诗作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