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陌上,落花闲。雨斑斑。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0:41

  “南陌上,落花闲。雨斑斑。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作品《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其古诗全文如下:
  出林杏子落金盘。齿软怕尝酸。可惜半残青紫,犹有小唇丹。
  南陌上,落花闲。雨斑斑。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注释】
  ①杏子:一种果实,圆形,未熟时为青色,成熟时为黄红色,味酸甜。金盘:金属制成的盘子。
  ②齿软:牙齿不坚固。
  ③可惜:意谓应予爱惜的。半残:指杏子被咬了一口。青紫:此处指杠杆透出紫红的半熟青杏颜色。唇丹:嘴唇上限量的丹砂红。
  ④陌:泛指田间道路。落花闲:花儿安静地飘落。闲,安静。
  ⑤斑斑:颜色驳杂貌。这两句说落花如雨,纷纷飘坠在地。
  ⑥伤春:因春天的景物而引起的伤感。
  【翻译】
  新出林的杏子特点是鲜脆,逗人喜爱。但又由于是新摘,没有完全熟透,味道是酸多甜少,颜色青紫而不太红。而少女好奇,好新鲜,见到鲜果以先尝为快。但乍尝之后,便觉味酸而齿软了。青紫色的残杏上,留下少女一道小小的口红痕迹。南陌上。满地落花狼藉,春雨斑斑,送走了春天。少女伤春每由怀春引起,对花落春归,感岁月如流,年华逝水,少女不可透露的内心世界的秘密,所以她只能不言不语,终日攒眉。
  【赏析】
  上阕写酸杏子。“出林杏子落金盘。齿软怕尝酸。可惜半残青紫,犹印小唇丹。”“出林杏子”,说明杏子方熟,还没有熟透,一个“落”字,生动地写出女子尝杏的生动、活泼场面;“齿软怕尝酸”,既承上句讲酸杏的新鲜,又是对女子娇柔媚好的形容,韩僵《幽窗》诗有云:“手香江橘嫩,齿软越梅酸”,亦是此义。上阕生动地描写了一副女子暮春尝杏的人物画,点睛处全在“小唇丹”三字上。“小唇丹”写女子的红唇皓齿,又有“半残青紫”与之相映。酸杏与美人、青紫与丹红,不但在色彩上,还在酸涩与甜美的意味上相互映衬。
  下阕依旧由景语带起。“南陌上,落花闲。雨斑斑。”南窗下陌,飞红悠悠飘落,雨迹尚残些斑点。“南陌”就是南边的小路,不写东、西、北,单写南,因为南是温暖柔润之象,用此类意象,将词的氛围烘托得温蕴可人;“落花闲”化自李白《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诗“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的句子,亦是描摹闲静而略透悲意的场景;“雨斑斑”是描写雨迹、斑点众多的样子。
  这几句写外景的词句,拉开了全词的境界,是情感顺流而出中的一次回溯与净化。此景既是女子眼中之景,又与女子春心同为一构。是春景本就如此寂寞,还是女子愁情眼中万物皆如此凄凉。写景在写人之后,情景模糊、意蕴丰富。
  “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是最终的抒情之语。女子寂寞一人,不言不语,此时无声,悲情却自现于眉间。颦颦蹙眉,一段伤春情怀,自在其中。写眉间蹙皱来表现伤春之情,见苏轼《蝶恋花》词有“学画鸦儿犹未就,眉间已作伤春皱”的句子。
  词用尝杏引出美人的丹唇皓齿,又回到屋外的春景,再写尝杏美人的伤春之情。杏酸使人蹙眉,伤春之情亦在眉间一皱中。词人勾画图景、描摹情态,表现女子的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的情景,如落花流水,灵动鲜活。


相关阅读
1 柴门杂树向千株,丹橘黄甘此地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柴门杂树向千株,丹橘黄甘此地无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寒雨朝行视园树》,其古诗全文如下: 柴门杂树向千株,丹橘黄甘此地无。 江上今朝寒雨歇,篱中秀色画屏纡。 桃蹊李径年 【查看全文】

2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词作品《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 【查看全文】

3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秋兴夔府孤城落日斜》,其古诗全文如下: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 【查看全文】

4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出自唐朝诗人李益的作品《立秋前一日览镜》,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鉴赏】 失志不遇的悲哀,莫过于年 【查看全文】

5 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出自宋朝诗人刘辰翁的作品《兰陵王丙子送春》,其古诗全文如下: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 【查看全文】

6 须信欢乐过情,闲嗔冷妒,一阵东风恶。韵白娇红消瘦尽,江北江南零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须信欢乐过情,闲嗔冷妒,一阵东风恶。韵白娇红消瘦尽,江北江南零落出自宋朝诗人梁栋的作品《念奴娇一场春梦》,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场春梦,待从头、说与傍人听著。罨画溪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