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暄风迟日春光闹。蒲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出自宋朝诗人谢逸的作品《菩萨蛮·暄风迟日春光闹》,其古诗全文如下:
暄风迟日春光闹。蒲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注释】
①暄风:即春风
②迟日:即春日
③葡萄水绿:将水比作美酒
④子规:即杜鹃,含有怨恨,悲情与伤春的意思
【赏析】
此为春闺怨词。一开始词人用浓墨重彩,描绘出一幅春日冶游图景,“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虽无一字及人,而人其中。“暄风”,即春风。萧纲《纂要》:“春曰青阳……风曰阳风、春风、暄风、柔风、惠风。”“迟日”,即春日。《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而暄、迟二字,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感受。“春光闹”显然是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化用,虽是概括的描写,却能引起姹紫嫣红开遍的联想。“葡萄水绿”乃以酒喻水,本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将春水比作葡萄美酒,则暗示着游春者为大好春光陶醉,不徒形容水色可爱。
春天的良辰美景同时便是触发隐衷的媒介。上片歇拍“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二句,就是由乐转悲的一个过渡。虽然看起来只是写景,似乎船儿划到一个开阔去处,水平岸低,时闻杜鹃。“芳草”,“杜鹃”等语汇与意象有其特殊的内容积淀。芳草萋萋的景色,常回来暗示着情亲者的远游未归。如《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不如归去”的鸟语,更坐实和加重了这一重暗示。如范仲淹《子规》:“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写春游归来,兴尽怨生。只“未寝”二字,便写出女主人公愁极失眠,同时完成了时间由昼入夜的转换,一石二鸟。眉间浅浅的黛色,既意味着残妆未整,又暗示着无人扫眉。
这个不眠的春月夜,女主人公独个儿喝起闷酒来了。“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两句之妙,妙由花影而见月,由醉颜而示闷。空灵蕴藉,颇有余韵。“花影”由廊外移入“廊腰”,可见女主人公花下对月独酌已久。而喝闷酒最易醉人,看她已不胜酒力,面泛红潮了。如此复杂的心绪,如此难状之情景,词人笔下表达得竟是如此轻灵。虽“语不涉己”,已“若不堪忧”。
这首词巧用比兴与暗示,用语措词空灵多变。虽然词中袭用了“花间派”词的传统手法,但风格婉约,自有一番动人魅力。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其古诗全文如下: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 【查看全文】
2 风微烟淡雨萧然,隔岸马嘶何处?九回肠,双脸泪,夕阳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风微烟淡雨萧然,隔岸马嘶何处?九回肠,双脸泪,夕阳天出自宋朝诗人冯延巳的作品《酒泉子芳草长川》,其古诗全文如下: 芳草长川,柳映危桥桥下路。归鸿飞,行人去,碧山边。 【查看全文】
3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作品《送陈七赴西军》,其古诗全文如下: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 【查看全文】
4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出自唐朝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春江晚景》,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气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 【查看全文】
5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作品《采樵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采樵人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 【查看全文】
6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金陵望汉江》,其古诗全文如下: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