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理带头双飞燕,留待与、个中人”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江城子·腻红匀脸衬檀唇》,其古诗全文如下:
腻红匀脸衬檀唇。晚妆新。暗伤春。手捻花枝,谁会两眉颦。连理带头双飞燕,留待与、个中人。
淡烟笼月绣帘阴。画堂深。夜沈沈、谁道连理,能系得人心。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
【注释】
⑴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江神子》、《水晶帘》、《村意远》。唐、五代词多为单调。
⑵檀唇:檀香脂涂的嘴唇。
⑶会:理解。
⑷两眉颦:皱眉。
⑸连理:异根草木,枝干连生或两树枝条相连,俗称吉祥之兆,比喻恩爱夫妻或象征坚贞爱情。连理带:绣有连理植物的衣带。
⑹头双口口(口口疑为“飞燕”之脱漏):头上缀有双飞燕图案。
【翻译】
油腻红粉均匀地抹在脸上衬托着香唇,晚上的新妆刚打扮成,便暗暗去献春心。用手指搓转花枝,哪个能理解她为什么皱着眉头?绣有连理植物图的衣带,头缓着双口口,等待留给心上人。淡色的烟雾笼翠着月色,使得绣帘阴暗起来,只见殿堂进层很深,夜色也很深。哪个说口口,口系入心上人的心中?自从那一天绿窗暗暗地会面后,就烦恼起来。
【赏析】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六月,苏轼自家乡四川到京师应试,耳闻目睹宫廷生活,深有感触,尤其对纨绔和艳情习气颇为不满。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苏轼作该词以披露之。
上片,披露宫廷侍妓“暗伤春”的“两眉策”神态。“腻红匀脸衬檀唇,晚妆新,暗伤春”,写侍妓浓抹“暗伤春”。“腻红”,“檀唇”,描艳妆,凭此香诱人,可谓艳妆浓抹难相宜。“晚妆”,表明侍妓的夜时活动。这是不同凡女的举动,“暗”与“晚妆”照应,表明行为不是光明正大,而是偷偷摸摸的。“暗”字一用,侍妓的性格暴露无遗。“手捻花枝,谁会两眉颦,特写侍妓的特殊举动。一是“捻花枝”招揽过客,一是“两眉颦”显得焦躁不安。最后三句“连理带头双飞燕,留待与、个中人”,特写侍妓的另一个特殊举动。一是身着“连理带”,象征忠贞于过客,永不改移,一是头缀“双飞燕”图,暗示跟随过客,永不分离。天涯沦落无故人,可谓一厢情愿。苏轼在嘲讽中不免带有几丝同情。
相关阅读
1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其古诗全文如下: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 【查看全文】
2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岭南江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 【查看全文】
3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八月十五夜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 【查看全文】
4 认丹鞋响,下画楼迟。犀梳掠、倩人犹未,螺黛浅、俟我乎而?看不足、一日千回,眼转迷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认丹鞋响,下画楼迟。犀梳掠、倩人犹未,螺黛浅、俟我乎而?看不足、一日千回,眼转迷离出自清朝诗人朱彝尊的作品《两同心认丹鞋响》,其古诗全文如下: 认丹鞋响,下画楼迟。 【查看全文】
5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出自唐朝诗人薛莹的古诗作品《秋日湖上》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注释】 ①五湖:指江苏的太湖。 【查看全文】
6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_道德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①,见天道②。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