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出自宋朝诗人张先的作品《江南柳·隋堤远》,其古诗全文如下: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注释】
⑴隋堤柳:隋炀帝时沿通济渠﹑邗沟河岸所植的柳树。唐罗隐有《隋堤柳》诗。
⑵路尘:道路上飞扬的灰尘。
⑶柳桥:柳荫下的桥。古代常折柳赠别,因泛指送别之处。
⑷分袂:离别;分手。 何况:连词,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⑸关情:掩饰感情;动心,牵动情怀。斜照:斜阳。新月:夏历每月初弯细如钩的月亮。
⑹倚望:徙倚怅望。
⑺亭亭:形容耸立高远:浮云亭亭如车盖。
【赏析】
起首一句从别路写起。隋炀帝开通济渠,河渠旁筑御道,栽种柳树,是为“隋堤”。“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两句是说:这是一个水陆交通要道,成日里不知有多少车马大路上来往,扬起“路尘”;不知有多少船只扬帆东下,随波逐流;也不知有多少人长堤上折柳送别,以寄深情。“隋堤”是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波急”与“路尘轻”分写水陆行程,暗示离别,寄有别情。一个“远”字,既刻画出别者长路漫漫的旅愁,又刻画送者依依目送的情态。这二句着重从眼前、从水陆两路,横向地展开送别图景;第三句则着重从古往今来,纵向地展示送别情事。一个“多”字,几乎将古今天下此中人事全都囊括。正因为别情是如此普遍,也就容易唤起“见人分袂亦愁生”的感受了。末句以“何况”二字造成递进,突出个人眼前的离别情事。以上,词人没有具体写到个人送别情事,只客观叙写普遍的离情,只是“亦愁生”中才微露主观情感。
过片转写别后,别时种种情事都被省略了,这里只是着重写送者城楼望月的情景。“斜照后”三字非虚设,它表明送者城楼伫立的时辰之久,从日落到月出。“重望”又表明先已望过,上片“隋堤远”数句是日落前望中之景,至重望时应当是不甚分明了。于是送者抬头望新月,并由此而产生了一个美好的向往:“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此外与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相类,但“亭亭”二字却把月的意象女性化了,而送者的身份亦不言自明,“千里伴行”的说法更是真挚深婉。
总的说来,通首词没有刻画送别情事,更没有刻意作苦语,但通过古今别情来衬托一己的别情,有烘云托月之妙,将一己别情写得非常充分。全词也没有点明双方身份、关系,被称作“君”的甚至未直接露面,但通过新月亭亭的意象和伴行的着想,给读者以明确的暗示。词的语言明快素朴,情调清新健康,在送别之作中颇有特色。
相关阅读
1 自过了、烧灯后,都不见踏青挑菜。几回凭双燕,丁宁深意,往来却恨重帘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自过了、烧灯后,都不见踏青挑菜。几回凭双燕,丁宁深意,往来却恨重帘碍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作品《薄幸淡妆多态》,其古诗全文如下: 淡妆多态,更的的、频回眄睐。便认得琴心 【查看全文】
2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出自于诗经作品《北山》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溥 【查看全文】
3 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生查子东风不解愁》,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 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花骨 【查看全文】
4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出自清朝诗人张维屏的古诗作品《新雷》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注释】 1、 【查看全文】
5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出自元朝诗人元好问的作品《秋怀嵩山中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吟似候虫秋 【查看全文】
6 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出自宋朝诗人曹组的作品《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其古诗全文如下: 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