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4:22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出自元朝诗人元好问的作品《秋怀嵩山中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注释】
  1﹑凉叶:在寒风中的树叶。萧萧:落叶声。散:散播﹑散发。雨声:指落叶声像雨声一样。
  2﹑淅淅:风声。掩霜清:即掩于霜清,意思是被清冷的秋霜遮盖着。掩,铺散,遮盖。
  3﹑黄华:指菊花。华,同“花”。
  4﹑远客:远离家乡的客子。
  5﹑候虫:随季节而生或发鸣声的昆虫,如秋天的蟋蟀等。黄庭坚《胡宗元诗集序》说:“候虫之声,则末世诗人之言似之。”
  6﹑眼暂明:指因喜悦而眼神顿时明亮起来。暂:顿时。
  【翻译】
  一片片寒叶轻轻地飘洒,就像是传来沙沙的雨声;虚寂的厅堂秋风淅淅,遍地铺盖着露冷霜清。门外,黄菊依旧与西风相约而至;屋里,白发已先为远客伴愁而生。我好比知时应节的鸣虫,吟唱之声逢秋更苦;我又似是孤栖寒枝的乌鹊,怀乡之梦入夜屡惊。石岭关山的小路呵,何时才能够再次登临——望一眼家乡的山水呵,我的双眼顿时闪耀出喜悦的光芒。
  【鉴赏】
  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诗人从三乡镇移居登封,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然而,战争的形势却日趋险恶。当年九月,蒙军主帅木华华黎集结大军,包围了太原,并攻破了濠垣,诗人面对破碎的山河,怀旧沦陷的故乡,心中抑郁难平。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候虫和寒鹊自喻,抒发了流落他乡的凄凉苦闷和对于家乡的殷切怀念。


相关阅读
1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桂枝香金陵怀古》,其古诗全文如下: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 【查看全文】

2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纵笔北船不到米如珠》,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注释 【查看全文】

3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出自清朝诗人林则徐的古诗作品《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 【查看全文】

4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_道德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 【查看全文】

5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出自宋朝诗人朱淑真的古诗作品《秋夜》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注释】 【查看全文】

6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出自唐朝诗人张志和的古诗作品《渔歌子》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