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信来时,恨无人似花依旧。又成春瘦。折断门前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1:04

  “花信来时,恨无人似花依旧。又成春瘦。折断门前柳”出自宋朝诗人晏几道的作品《点绛唇·花信来时》,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信来时,恨无人似花依旧。又成春瘦。折断门前柳。
  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分飞后。泪痕和酒。占了双罗袖。
  【注释】
  ①点绛唇:词牌名,此调因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词律》认为,上阕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声,“作平则不起调”。但亦有作平起调者。
  ②花信:花开的风信、消息。古人将春天分为二十四番花信,即二十四番花信风,各种名花按花信顺序开放。
  ③“天与”二句:谓上天赋予了多情之心,却不肯给予长相守的机会。
  ④分飞:离别。
  【翻译】
  应花期而来的风哟,你虽来了,但人已离散去,全不象那花儿依旧。人到春来瘦,等候着心上人,倚门盼归,折断了门前柳。天使人多情,但人却不能长相守。自咱们分别后,伴随我的,只是相思的泪、浇愁的酒.沾湿了我的双罗袖。
  【赏析】
  这又是一篇思妇之词。先说花开有信而人归无期,相比之下,产生了怨恨之情。继而说“又成春瘦”,因伤春而瘦,非只今年、去年、前年,乃至更早,就已是逢春必瘦了,可见伤春之长久而且深沉。其实,致瘦之因,伤春是表面的话,伤离才是真情。每年春天,柳梢青青,而“留”人不住,“柳”徒增恨,顺手折之,以表盼望游子归来之心意,不料三折两折,竟把门前的柳枝都折尽了。
  过片,从尤人进而怨天,“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这是怨恨老天爷自相矛盾,既使人多情,又不使人相守,多情与相守不能兼得,因而引出离别相思之苦。这里所表达的怨情是更深一层的了。
  最后说到排遣愁苦的做法。借酒浇愁的话并未明说,只说“泪痕和酒,沾了双罗袖”,这里面已经包含着“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意思,泪和酒已然混为一体,以罗袖扭之,故而沾湿。当然,这样写来,既是强调,也是夸张,而所表述的情意却是真挚的。


相关阅读
1 小楼家万里,也有愁人倚。望断尺书传,雁飞秋满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小楼家万里,也有愁人倚。望断尺书传,雁飞秋满天出自清朝诗人朱彝尊的作品《菩萨蛮登云中清朔楼》,其古诗全文如下: 夕阳一半樽前落,月明又上阑干角。边马尽归心,乡思深不 【查看全文】

2 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点绛唇采药归来》,其古诗全文如下: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粘天浪。江湖上。遮回疏 【查看全文】

3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雨后望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为惜如团扇,长 【查看全文】

4 古塔月高闻咒水,新坛日午见烧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古塔月高闻咒水,新坛日午见烧灯出自唐朝诗人贾岛的作品《赠圆上人》,其古诗全文如下: 诵经千纸得为僧,麈尾持行不拂蝇。 古塔月高闻咒水,新坛日午见烧灯。 一双童子浇红药, 【查看全文】

5 对君诉。团扇轻委桃花,流红为谁赋。从今醉何处。可怜憔悴文园,曲屏春到,断肠句、落梅愁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对君诉。团扇轻委桃花,流红为谁赋。从今醉何处。可怜憔悴文园,曲屏春到,断肠句、落梅愁雨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祝英台近悼得趣赠宏庵》,其古诗全文如下: 黯春阴,收 【查看全文】

6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其古诗全文如下: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