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1:22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长相思·汴水流》,其古诗全文如下: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注释】
  ⑴长相思:词牌名,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相思之情。
  ⑵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⑶泗水:源于山东曲阜,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⑷瓜洲古渡:在江苏省扬州市南长江北岸。瓜洲本为江中沙洲,沙渐长,状如瓜字,故名。一作“瓜州”。
  ⑸吴山:在浙江杭州,春秋时为吴国南界,故名。此处泛指江南群山。
  ⑹悠悠:深长的意思。
  【翻译】
  汴水长流,泗水长流,流到长江古老的渡口,遥望去,江南的群山在默默点头,频频含羞,凝聚着无限哀愁。思念呀,怨恨呀,哪儿是尽头,伊人呀,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一轮皓月当空照,让我俩紧紧偎傍,倚楼望月。
  【赏析】
  这首词是抒发“闺怨”的名篇,构思比较新颖奇巧。它写一个闺中少妇,月夜倚楼眺望,思念久别未归的丈夫,充满无限深情。词作采用画龙点睛之笔,最后才点出主人公的身份,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因而给读者留下强烈的悬念。
  上片全是写景,暗寓恋情。前三句以流水比人,写少妇丈夫外出,随着汴水、泗水向东南行,到了遥远的地方;同时也暗喻少妇的心亦随着流水而追随丈夫的行踪飘然远去。第四句“吴山点点愁”才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前三句是陈述句,写得比较隐晦,含而不露如若不细细体会,只能看到汴水、泗水远远流去的表面意思,而看不到更深的诗意,这就辜负了作者的苦心。汴水发源于河南,古汴水一支自开封东流至今徐州,汇入泗水,与运河相通,经江苏扬州南面的瓜州渡口而流入长江,向更远的地方流去。这三首是借景抒情,寓有情于无情之中,使用的是暗喻和象征的手法。“吴山点点愁”一句,承“瓜洲古渡”而入吴地,而及吴山,写得清雅而沉重,是上片中的佳句。“吴山点点”是写景,在这里,作者只轻轻一带,着力于頙的“愁”字。著此“愁”字,就陡然使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吴山之秀色不复存在,只见人之愁如山之多且重,这是一;山亦因人之愁而愁,这是二;山是愁山,则上文之水也是恨水了,这是三。一个字点醒全片,是其笔力堪称强劲。
  下片直抒胸臆,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怨恨。前三句写她思随流水,身在妆楼,念远人而不得见,思无穷,恨亦无穷。“悠悠”二字,意接流水,笔入人情。“恨到归时方始休”一句,与《长恨歌》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各擅胜场。《长恨歌》写死别,故恨无绝期;此词写生离,故归即无恨。“恨到归时方始休”,句意拙直,不假藻饰,然而深刻有味,情真意真。末句“月明人倚楼”,是画景也是情语。五字包拢全词,从而知道以上的想水想山,含思含恨,都是人于明月下、倚楼时的心事;剪影式的画幅,又见出她茫茫然远望驰思,人仍未归,恨亦难休,几乎要化为山头望夫石也。


相关阅读
1 天桂飞香,御花簇座千秋宴。笑从王母摘仙桃,琼醴双金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天桂飞香,御花簇座千秋宴。笑从王母摘仙桃,琼醴双金盏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烛影摇红天桂飞香》,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桂飞香,御花簇座千秋宴。笑从王母摘仙桃,琼醴双 【查看全文】

2 清景终若斯,伤多人自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清景终若斯,伤多人自老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月夜皓月流春城》,其古诗全文如下: 皓月流春城,华露积芳草。 坐念绮窗空,翻伤清景好。 清景终若斯,伤多人自老。 【注释 【查看全文】

3 寒多不实秀,暑多有螟蟘。去草不厌频,耘禾不厌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寒多不实秀,暑多有螟蟘。去草不厌频,耘禾不厌密出自唐朝诗人王守仁的作品《观稼下田既宜稌》,其古诗全文如下: 下田既宜稌,高田亦宜稷。种蔬须土疏,种蓣须土湿。 寒多不实 【查看全文】

4 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碧城对影闻声已可怜》,其古诗全文如下: 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 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 紫凤 【查看全文】

5 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送韦评事》,其古诗全文如下: 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 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注释】 ⑴韦评 【查看全文】

6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出自元朝诗人张可久的作品《塞鸿秋春情》,其古诗全文如下: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伤情燕足留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