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1:26

  “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出自宋朝诗人邵雍的作品《插花吟》,其古诗全文如下:
  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
  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
  况复筋骸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
  酒涵花影红光溜,争忍花前不醉归。
  【注释】
  ⑴卮:酒器,容量四升,此泛指酒杯。
  ⑵两世:三十年为一世。两世即六十年。
  ⑶四朝:指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四代皇帝。
  ⑷况复:况且又。筋骸:筋骨。
  ⑸那堪:更兼。芳菲:芳香而艳丽。
  ⑹涵:包含。红光溜:红光从杯中流溢。
  ⑺争忍:怎么舍得。
  【翻译】
  头上花枝光照酒杯,酒杯中映着好花枝。亲身经历两世太平日子,双眼见到四朝全盛之时。况且我的筋骨还很康健,更遇上时节正这样芳菲?美酒里涵容着婆娑花影,一片红光从杯中流溢,面对着大好春景,怎么能不在花前醉饮然后归去。
  【赏析】
  “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插花者即是年过花甲的作者自己。这就有一种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头插花枝,饮酒为欢,花照美酒,美酒映花,鲜花与美酒,充溢于诗人的心扉。一开篇,便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了诗人那种悠然自得、圆融自乐的神态。
  诗人陶醉的原因,颔颈两联以醉歌的形式作了回答。诗人一生度过了六十年的太平岁月,亲眼见了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的盛世,再加以筋体康健,时节芳菲,老人的心遂完全被幸福涨大了。他笑眯着醉眼,看面前的酒杯。只见杯中映着花影,红光溜转,面对这花,这酒,这位处在盛世中的高龄而又健康的老人,他的一生乐事都如同被召唤到了眼前,所以痛饮到大醉方归。
  该篇与崇尚典雅的传统五、七言律诗相比,风格完全不同。它有白居易的通俗,而其实和白诗并非一路。白诗在平易中一般仍包含着高雅的意境,邵雍这类诗则表现了一种世俗的情怀。它纯用口语,顺口妥溜,吸收了民歌俚曲的因素,又略带打油诗的意味,具有一种幽默感和趣味性。诗格虽不甚高,但充溢着浓烈的太平和乐气氛。这种气氛的形成,固然由于内容是歌唱时康人寿,但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老人白发上插着红花,乐陶陶地对着酒杯,这一形象一开始就给诗带来一种气氛;语言节奏的流走顺畅,“花”、“酒”等字的反复回环出现,也显得和乐遂意;颈联“况复”、“那堪”等词语的运用,末联“争忍……不”的反诘句式,又都能把气氛步步向前推进,有那种“击壤而歌”的意味。对于这类诗,虽然不可能望有盛唐诗人作品的宏伟气象,但尚能近于“安闲弘阔”(《颐山诗话》评邵雍诗)。从中表现出北宋开国后“百年无事”的升平景象,以及一些人在小康中安度一生的那种心满意足的精神状态。


相关阅读
1 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出自于诗经作品《苕之华》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牂羊坟 【查看全文】

2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出自唐朝诗人贯休的作品《春晚书山家屋壁柴门寂寂黍饭馨》,其古诗全文如下: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 【查看全文】

3 水天需卦_易经需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需卦出自古诗作品《易经六十四卦》,其释意如下: 【原文】 (乾下坎上)需(1):有孚(2)。光亨(3),贞吉。利涉大川。 初九:需(4)于郊,利用恒(5)。无咎。 九二:需于沙(6),小有言( 【查看全文】

4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出自唐朝诗人李煜的作品《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其古诗全文如下: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 【查看全文】

5 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方叔率止,执讯获丑。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玁狁,

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方叔率止,执讯获丑。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玁狁,蛮荆来威出自于诗经作品《采芑》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薄 【查看全文】

6 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其古诗全文如下: 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 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 中年不相见,蹭蹬游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