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作品《满庭芳·碧水惊秋》,其古诗全文如下: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栏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注释】
①洞房:深邃的内室。
②砧杵:古代捣衣工具。砧为捣衣石,杆为捣衣棒。南朝宋谢惠连《捣衣》诗:“搁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子夜四时歌·秋歌》:“佳人理寒服,万结砧杵劳。”
③西窗三句:西窗,唐代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疑是故人来,唐代诗人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翻译】
碧清的水面放出冷冷的秋光使人心惊,黄云在暮色中凝聚,台阶上到处是零乱破败的落叶。室内悄无人声,月光斜斜地照进来,照着他独自徘徊。又一个重阳节临近了,到处是催人的砧杵声。西窗下,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
宦海的风波,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非常脆弱;而仕途上的是非往往是无事生非,谁又能说得清楚。问问篱边的黄菊,不知是为谁而开?不要随便说什么愁总是跟酒在一起,酒能留住愁;其实,酒还没有醒,愁就已经先回来了。凭栏沉思了很久,月亮渐渐西沉,苍苔上已生出点点白露。
【赏析】
全词上片怀旧,以景语开篇。“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一片碧水放出了冷光,寒气袭人,不觉惊叹时序变迁之速;又有几片黄云逐渐凝聚,掩没了微弱的阳光,大地呈现出苍茫的暮色,台阶上堆积着零乱的黄叶。浓重的衰飒气氛,烘托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心境。“惊”、“凝”二字集中地表现出词人对一片萧瑟景象的主观感受,加重了所写景物的感情色彩,反映出他的凄苦心情。“黄云”一句。语本于李义山诗“秋风动地黄云暮”,而着一“凝”字,就比原句显得沉着有力。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人静”,而词人不静,他心思潮涌,斜月照耀之下,徘徊不定,陷入了沉思之中。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这几句不是泛泛地点明时序,而蕴蓄着很深的感慨。九月,正是“授衣”的秋日。飘泊异乡,秋天日暮听到砧杵声时,很自然地会起故园之思,而对于接连遭受政治排斥的词人来说,当这种声音清晰地传人他的耳鼓时,他心中涌起无限的悲凉:时光一年一年地消失,而苦恨何时能休!“又是”二字尤极委婉之至;“催”字,写尽哀痛之切。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写景中透露出怀人的情思,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这几句是从唐人李益诗句“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化出,易“动”为“摇”,写出了竹影扶疏的神韵,同时也反映出对故人的情意。
相关阅读
1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出自元朝诗人萨都剌的作品《满江红金陵怀古》,其古诗全文如下: 六代豪华,春去也 【查看全文】
2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卖炭翁》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查看全文】
3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马嵬冀马燕犀动地来》,其古诗全文如下: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注 【查看全文】
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古诗作品《登鹳雀楼》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 【查看全文】
5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出自清朝诗人陈维崧的作品《南乡子邢州道上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色冷并刀,一派朔风卷怒涛。并马三河 【查看全文】
6 太平天子,等闲游戏,疏河千里。柳如丝,偎倚绿波春水,长淮风不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太平天子,等闲游戏,疏河千里。柳如丝,偎倚绿波春水,长淮风不起出自唐朝诗人孙光宪的作品《河传太平天子》,其古诗全文如下: 太平天子,等闲游戏,疏河千里。柳如丝,偎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