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1:34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出自宋朝诗人叶梦得的作品《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敧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
  【注释】
  ⑼拚却:甘愿。
  ⑽华:同花,指在闲居中空白了鬓发。
  ⑾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⑿沧海:此指临近湖州的太湖。作者时居汴山,在太湖南岸。
  ⒀平昔:往日。
  ⒁遍:这里是“走遍”的意思。
  ⒂天涯,天边,喻平生飘荡之远。
  【翻译】
  秋色日渐变浓,金黄的菊花传报霜降的信息。小窗低户深深掩映在菊花丛中,小路盘山而上,曲折倾斜。询问山公到底有什么心事,坐看时光轻易流逝而双鬓花白。在太湖边上徘徊凝望,天空澄澈,湖水映照着明丽的彩霞。
  追忆往日,漂泊不定,走遍天涯海角,却毫无建树。归来后重新打扫庭院中的小路,松竹才是我的家。却恨悲凉的秋风不时吹起,南归的大雁缓缓地飞行在云间,哀怨的胡笳声和边马的悲鸣声交织在一起。谁能像东晋谢安那样,谈笑间就扑灭了胡人军马扬起的尘沙。
  【赏析】
  下片直抒胸怀。写虽然在家闲居,却对国事深怀忡忡忧心,自恨不能为国建功立业。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三字一句,短促有力,如响板敲来,铿然有声,抒发了作者回想往事,空在四方飘游而无所成就的自责自罪、自怨自艾的怅惘心情。“空飘荡,遍天涯”既显示了他的谦谨胸怀,又委婉地传达出他企望重操旧业、再立新功的心声。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写的是闲居生活的无聊小事。作者写自己:每天在庭院中扫扫荒芜的小路,观赏观赏自家的青松翠竹,看似悠闲自在,实则这绝不是他心甘情愿的。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茄。”悲风指凄厉的寒风。却恨是更恨的意思。“悲风”之前加上“却恨”,强化了词人的情感波澜,即由怅惘不安进而愤愤不平了。为什么?因为冉冉飞翔于白云之间的新雁带来了敌人侵扰的消息,边境很不安宁啊!胡茄是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的管乐器,其音悲凉。作者用眼前悲风、新雁、战地边马、胡茄组接的凄清图景,烘托边地悲凉的战争景象。而作者身在深山、心存国事,为敌人的入侵骚扰而忧心忡忡的心绪便于这“眼前景、身外事”的看似平淡的记叙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展示。
  “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这一句大笔淋漓,一语见雄杰。东山在浙江上虞县西南,谢安早年隐居在这里。又临安、金陵均有东山,也是谢安游憩之地。所以后人称谢安为东山老。胡沙即胡人。因胡人多居风沙时起的塞外。静胡沙是使边塞安宁的意思,这里指的是消灭敌人。这里借用李白《永王东巡歌》里“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诗意抒写自己的报国情怀。“谁似东山老”两句,既是说,在当今时代,没有人能像谢安那样,指挥若定地歼灭敌人,也是说自己不能像谢安那样,“谈笑静胡沙”作者运用反洁语气,长声仰叹,既是精忠报国的宣言,也是对腐朽朝廷的愤怒控告!读来气势磅礴,声情并壮,足可泣鬼神、撼日月、振山河。


相关阅读
1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出自明朝诗人唐伯虎的作品《言志》,其古诗全文如下: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赏析】 由于诗言 【查看全文】

2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出自唐朝诗人王安石的古诗作品《孤桐》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 【查看全文】

3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出自宋朝诗人张先的作品《醉垂鞭双蝶绣罗裙》,其古诗全文如下: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查看全文】

4 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出自宋朝诗人米芾的作品《水调歌头砧声送风急》,其古诗全文如下: 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 【查看全文】

5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长歌续短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凄四月兰, 【查看全文】

6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出自唐朝诗人韦庄的作品《女冠子四月十七》,其古诗全文如下: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