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少人行,秋风动禾黍”出自唐朝诗人耿湋的作品《秋日·返照入闾巷》,其古诗全文如下:
返照入闾巷,忧来谁共语。
古道少人行,秋风动禾黍。
【注释】
⑴反照:即返照,夕阳的返光。唐贾岛《宿慈恩寺郁公房》诗:“反照临江磬,新秋过雨山。”闾(lǘ)巷:里巷;乡里。《战国策·秦策一》:“卖仆售乎闾巷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乡曲者,良妇也。”
⑵忧来与谁语:一作“愁来谁共语”。
⑶无:一作“少”。
⑷禾黍: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翻译】
夕阳的斜照,射入了深深的闾巷,有谁和我说话,排解新来的忧伤。古道荒凉,黄昏时很少看到行人,秋风掀动庄稼,我愁思绵绵无量。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感伤情绪的咏史诗。诗一开始从写静态的景入笔:一抹夕阳的余晖斜照在还留有残砖破瓦的街巷上。这凄凉的秋暮景色,不禁使诗人触景伤情,忧从中来。此时诗人希望有人能来听他诉说心中的忧伤。若能如此,或许能消释一点压在诗人心头的忧伤。首联下句紧承上句,“忧来与谁语”,可是环顾四周,竟空无一人,没有谁能来听自己倾诉。这两句诗,景中有情,情随景生。诗人以朴素简练的语言,点染出自己面对断垣残壁的空城时的悲哀,而此时的空城又恰恰是秋天里“反照入闾巷”时分的空城,这就更浓重地渲染出了作者此时的悲凉心情。
诗的后两句把人们的视线从近景引向远景:在冷清的古道上几乎看不到行人,只见古道旁杂草丛生的田野里,禾黍在秋风中瑟缩发抖。昔日喧闹的古道上,只有秋风吹禾黍发出的肃杀凄凉的声音,这声音使古道显得越发空旷寒寂,听了愈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这里“秋风动禾黍”一句还暗合了《诗经·王风·黍离》之意。《王风·黍离》诗序说:“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作者在这里贴切自然地借“黍离之悲”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无限惆怅之感。诗人在后两句诗中以极其洗练传神的笔墨轻轻地勾勒了几笔,虽无一字言“忧”,而“忧”意早已溢出言外,悠长不尽。
相关阅读
1 珠帘寂寂。愁背银缸泣。记得少年初选入。三十六宫第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珠帘寂寂。愁背银缸泣。记得少年初选入。三十六宫第一出自宋朝诗人黄升的作品《清平乐珠帘寂寂》,其古诗全文如下: 珠帘寂寂。愁背银缸泣。记得少年初选入。三十六宫第一。 当 【查看全文】
2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出自清朝诗人曹雪芹的作品《葬花吟》,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 【查看全文】
3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出自唐朝诗人晏几道的古诗作品《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查看全文】
4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出自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古诗作品《回乡偶书》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 【查看全文】
5 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出自古诗作品《千字文》,其释意如下: 【原文】 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 【翻译】 齐桓公九次会合诸侯,出兵援助势 【查看全文】
6 悠扬扑尽风前絮,又百五韶光难住。满地梨花似去年,却多了廉纤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悠扬扑尽风前絮,又百五韶光难住。满地梨花似去年,却多了廉纤雨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秋千索药阑携手销魂侣》,其古诗全文如下: 药阑携手销魂侣,争不记看承人处。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