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出自唐朝诗人晏几道的古诗作品《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注释】
1、哀筝:筝声哀怨,汉侯瑾《笋赋》称其声使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
2、一弄:奏一曲
3、湘江曲:唐沈亚之《湘中怨解》记载,垂拱中,太学生郑生乘月至洛阳桥,遇一女子,自言为嫂所苦,欲投水。生载归与之同居,号氾人。数年后,氾人自言为“湘君蛟宫之娣”,被谪而从生,今期满,与君相别。后十年,生登岳阳楼,见有画船彩楼,高百余尺,有弹弦鼓吹者,皆神仙蛾眉。其中一人,含嚬凄怨,状类氾人。湘江曲句似化用其事
【解说】
这首词以回荡飘忽的笔势,刻画一位哀艳动人的弹筝艺妓——小莲哀艳动人的形象。全词以“哀筝一弄湘江曲“摹然开篇,又以“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骤然收笔,中间不平铺直叙而抓住最富有表现力的动作、神态来写,极具艺术感染力。
【鉴赏】
词的上片暗写湘灵鼓瑟的典故,点出“幽恨”;下片并未具体展开写幽恨,只写弄筝的情态,而幽恨自见。黄蓼园谓此词“末句意浓而韵远,妙在能蕴藉”。起笔一句先写弹奏。筝称之为“哀筝”,感情色彩极为明显。“一弄”,奏一曲。曲为“湘江曲”,内容亦当与舜及二妃一类悲剧故事有关,由此可见酒筵气氛和弹筝者的心情。“写尽湘波绿”,湘水以清澈著称,“绿”为湘水及其周围原野的色调。但绿在色彩分类上属冷色,则又暗示乐曲给予人心理上的感受。“ 写” ,指弹奏,而又不同于一般的“弹”或“奏”;似乎弹筝者的演奏,像文人的用笔,虽然没有文词,但却用筝声“写”出了动人的音乐形象。
晓云连幕卷,夜火杂星回出自唐朝诗人宋之问的作品《扈从登封途中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帐殿郁崔嵬,仙游实壮哉。 晓云连幕卷,夜火杂星回。 谷暗千旗出,山鸣万乘来。 扈从良 【查看全文】
2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词作品《宣城见杜鹃花》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查看全文】
3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临江仙惠州改前韵》,其古诗全文如下: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 【查看全文】
4 缧囚终老无馀事,愿卜湘西冉溪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缧囚终老无馀事,愿卜湘西冉溪地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冉溪》,其古诗全文如下: 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 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 缧囚终老无馀事,愿 【查看全文】
5 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出自唐朝诗人崔颢的作品《辽西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 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 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 露重宝刀湿,沙虚 【查看全文】
6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第一句,其全文如下: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