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1:45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雨中花·夜行船》,其古诗全文如下: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荡扬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暇馀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注释】
  ⑸“国艳”二句:指牡丹。唐李正持咏牡丹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诗句。“国色带酒”指绯红色牡丹,今名“醉杨妃”。“天香染衣”指贡黄色牡丹,今名“御袍黄”。袂,衣袖。
  ⑹高会:场面盛大的宴会。短景:短促的光阴。
  ⑺清商:指秋天。
  ⑻不暇馀妍:是说牡丹艳丽的日子不长了。妍,美丽。
  【翻译】
  今年百花盛开的时节,整天吹着东风,深院高墙里面,散发着轻轻的茶烟。只有绿苔和芳草,柳絮和榆钱。听说城西,长廊连着古寺,甲第带着名园。那里有“醉贵妃”和“御黄袍”这两种珍稀牡丹,使我留恋。
  清明已经过了,残花无处可归,对此不禁泪洒怀前。渐近深秋了,为何这枝牡丹,依然这般红艳?还是设宴会客,暂且追随那稍纵即逝的时光吧,这难逢的牡丹秋日花开,肃杀的秋风可不会怜惜。还不如留住这美妙姿色,开在明年春天。
  【赏析】
  下片写秋日赏花的感触。换头“清明过了”三句,承上叙事,写暮春花尽的悲哀。“清明过了”,交代时令,表明“花时”已过。“残红无处”,写出“国艳”、“天香”荡然无存的可悲现状。“对此泪洒樽前”,则以重拙之笔直述悲悼之情与沉痛之感。这与前片“闻道”六句叙写的内容有因果联系,或者说前后内在的脉络是相通的,因而使词人在此抒写的情感是真实可信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上片至此全是铺垫,意在突出秋日牡丹的可贵。“秋向晚”三句,便转到写当前秋日牡丹:在这晚秋已近的时节,为什么一枝牡丹忽然开放,默默地朝着我,而香艳如故呢?“秋向晚”,与前文的“花时”、“清明过了”相照应,明点词序中的“九月”这一特定时间。“一枝何事,向我依然”二句,问得无理而有情。本来,作为自然事物的牡丹花开花落,自有其自身的规律或原因,是与人事无关的,所以说词人问得无理。而这一问曲折地表现词人某种微妙的感情:这一枝牡丹仿佛深知词人“方春牡丹盛开”而“不获一赏”的苦衷,因而赶在寒冬到来之前又一度开放,以给他一个意外的惊喜。词人在心理上的缺憾得以填补后的欣慰,对“千叶一朵”的激赏以至道谢等,都余味曲包了。
  秋日牡丹虽是词人所写的重点,但词人并未展开描写,仅用“依然”二字映带上文,便收到了以少总多的艺术效果,这是词人用笔精炼与老到之处。最后五句紧承前三句,着重写对秋日牡丹的感触:眼前的盛会姑且抓住这短暂的时光,因为秋风不会宽容牡丹,使之常葆艳丽的姿色。牡丹啊,你不如多加珍重,留住尽可能多的春容,以待明年争新斗艳。词人没有陶醉在对秋日牡丹的欣赏之中,凭着他过人的悟性,很快意识到好景不长,意识到自然界的制约因素。“高会聊追短景,清高不假馀妍”两句,扣住词序中“置酒”会客一事,表现了对当前美景的极度珍惜,以及对“美人迟暮”的担忧,富有自然哲理的意味。结穴三句转为词人对秋日牡丹的劝说,语浅情深,出人意表,表露了词人对名花爱赏的真诚,也寄寓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从结构上看,“春态”、“明年”与开篇的“花时”、“今岁”遥相呼应,不过后者是写实,前者仅是悬想罢了。
  这首词颇有几分像写景词或咏物词,其实都不是。这是一首表现生括实感的写怀之作。词人为百姓疾苦而操劳、奔走,而置一春花事于不顾(虽然“花时”是他所由衷喜爱的),确实从一个侧面表现出词人尽瘁民事的可贵精神。但这首词主要的思想意义并不在于此。词人显然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才子佳人一流人物,可是他对牡丹花开花谢那样多情善感,只有一个较合理的解释,这便是词人热爱生活,热爱人生。因为春日盛开的牡丹是人间美好事物的象征,秋日牡丹一枝独放,则可视为不寻常的年头偶尔提供的补偿,所以词人倍加关注,实在是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生动体现。
  苏轼的人生态度具有多重性,主要有三个层面:怀抱理想和热情,热心于济苍生安社稷的事业,即抱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是一个层面;追求超越现实功利的审美人生态度,力求无往而不乐,这是又一个层面;更多地从人性出发,执着于现实人生,随处表现出对生活和人生的热爱,这是第三个层面。这第三个层面与苏轼诗人的气质以及坦诚、真率的个性,也都有绝大关系。表现这第三个层面的诗词作品,尽管有士大夫化的成分(如这首词写到的置酒清客的方式——“高会”),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比较接近。


相关阅读
1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曲玉管陇首云飞》,其古诗全文如下: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 【查看全文】

2 石径入丹壑,松门闭青苔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石径入丹壑,松门闭青苔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寻山僧不遇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石径入丹壑,松门闭青苔。 闲阶有鸟迹,禅室无人开。 窥窗见白拂,挂壁生尘埃。 使我空叹息 【查看全文】

3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出自古诗作品《千字文》,其释意如下: 【原文】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翻译】 仁义、慈爱,对人的恻隐之心,在 【查看全文】

4 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东还》,其古诗全文如下: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 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 【注释】 ①嵩阳: 【查看全文】

5 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其古诗全文如下: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浇林, 【查看全文】

6 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其古诗全文如下: 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 林邑东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汤。 蒹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