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1:46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减字木兰花·春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注释】
  1、春庭:春季的庭院。
  2、月午:指月亮升到天顶。阴历十五日半夜。
  3、摇荡香醪:指月光下花香如陈酿的酒香在飘溢。香醪,美酒佳酿。
  4、光欲舞:梅花晃动引得月光不定,如同梅花在舞蹈。
  5、半落:微微低垂。
  6、婉娩:形容香味醇清和美。
  7、轻云薄雾:轻柔的云,薄薄的雾,喻月光柔美与梅花香飘。
  8、秋光:秋月。
  9、离人:离开家乡与亲人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翻译】
  春夜的庭院中,月儿正在当空。银光在摇荡的美酒上闪烁不定,好似优美的舞步。走过回廊,已经半落的梅花发出阵阵幽香。
  那轻风吹拂薄雾笼罩的春月,总是照着少年行乐的地方。不像秋天的月光照着孤独的远行人,更备感凄凉。
  【赏析】
  上片写景。月下赏花,饮酒赋诗,是古诗词中常见的题材,读者关心的是诗人举杯时所产生的感受和联想。苏轼此首写他把月光斟进自己的酒杯里,让读者与他一起分享美酒的芬芳和清光。这种感受是新奇的,大胆的,但又是合理的,自然的。开篇的“月午”,不是早已指明中天明月光正泻向杯中。而“摇荡”一词,正透露出诗人举杯相属的豪兴而使月光翩然起舞。诗人从寻常的生活中,捕捉到不寻常的诗意,于平易中见工夫,逸趣中显天才。月色是这样的皎洁明净,所照之处冷浸一片银色。聚星堂前的梅花也更显得璀灿晶莹,洗尽铅华见雪肌。诗人不禁离席,漫步于积水空明的回廊上。此时他始觉幽香袭来,柔顺清润,以至于物我两忘,陶醉在这优美安谧的境界之中。
  下片发议论。过片由“半落梅花”而来,“欲落梅花更多情”,何况这梅花烟雾轻笼,有一种朦胧含浑之美。花前月下,自古以来“总是少年行乐处”,这少年是泛指,也是指赵德麟。诗人很赏识这位年轻的签判,称赞他“吏事通敏,文采俊丽,志节端亮,议论英发。”他们平时诗歌唱和,此时又同饮花下,“齿发日向疏”的太守,也有与少年同游乐之意。最后以其夫人关于月色的议论作结,他认为这议论富有诗意。
  在这首词中,他选取了月色、梅花,冷香,回廊,烟雾等,构成清幽恬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良辰美景的珍惜,使他的精神从政治得失中解脱出来,一念清净,旷达闲适,这表现了他精神生活的一个方面。


相关阅读
1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出自唐朝诗人张志和的古诗作品《渔歌子》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查看全文】

2 空尊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空尊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出自宋朝诗人黄孝迈的作品《湘春夜月近清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 【查看全文】

3 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贺新郎夏景》,其古诗全文如下: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 【查看全文】

4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戏为六绝句之六》,其古诗全文如下: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注释】 【查看全文】

5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隋宫》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注释】 【查看全文】

6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求蓬莱复西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求蓬莱复西归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西岳云台歌送丹邱子》,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荣光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