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出自元朝诗人王实甫的作品《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其古诗全文如下: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注释】
⑹怕黄昏:黄昏,容易引起人们寂寞孤独之感。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⑺销魂:因过度刺激而呈现出来的疾呆之状。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⑻断肠人:悲愁到了极点的人。
⑼香肌瘦:形容为离愁而憔悴、消瘦。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⑽缕带:用丝纺织的衣带。
【翻译】
自从和你分别后,望不尽远山层叠隐约迷濛,更难忍受清粼粼的江水奔流不回,看见柳絮纷飞绵涛滚滚,对着璀璨桃花痴醉得脸生红晕。闺房里透出香风一阵阵,重门深掩到黄昏,听雨声点点滴滴敲打房门。
怕黄昏到来,黄昏偏偏匆匆来临,不想失魂落魄又叫人怎能不失魂伤心?旧的泪痕还未干透,又添了新的泪痕,断肠人常挂记着断肠人。要知道今年春天,我的身体瘦了多少,看衣带都宽出了三寸。
【赏析】
而在《尧民歌》中,作者便采用了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连环与夸张的手法写少妇相思之苦。其中的语言虽不乏典雅的一面,但从总体倾向来看,却是以俗为美。如“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表达的是少妇的闺怨情绪,怕夜晚的寂寞,偏偏夜幕又降临了,竭力想抑制忧伤,又不可能不忧伤。诗人用散文句法,使得意思显豁,明白如话,再加上“忽地”,“怎地”等口语的运用,读起来使人感到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少妇等待归人,每天以泪洗脸,“新啼痕压旧啼痕”,实在悲苦。日子就在相思中过去了,瞧,少妇身体又瘦损了,连腰带都宽了三寸。
结句塑造了一怨妇的体态,增强了形象感。在韵律上,是“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是对仗中的两句对,使曲子在优美音韵中结束。全曲大量运用叠字、叠词,含情脉脉、如泣如诉,情致哀婉动人,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关阅读
1 铜柱朱崖道路艰,伏波横海旧登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铜柱朱崖道路艰,伏波横海旧登坛出自唐朝诗人张谓的作品《杜侍御送贡物戏赠》,其古诗全文如下: 铜柱朱崖道路艰,伏波横海旧登坛。 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何劳獬豸冠。 疲马山中 【查看全文】
2 紫藤拂花树,黄鸟度青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紫藤拂花树,黄鸟度青枝出自唐朝诗人虞炎的古诗作品《玉阶怨》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紫藤拂花树,黄鸟度青枝。 思君一叹息,苦泪应言垂。 【注释】 1、无 【翻译】 这首诗 【查看全文】
3 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莺啼序春晚感怀》,其古诗全文如下: 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燕来晚、飞入西城,似 【查看全文】
4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其古诗全文如下: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查看全文】
5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出自唐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其古诗全文如下: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 【查看全文】
6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出自宋朝诗人寇凖的作品《江南春波渺渺》,其古诗全文如下: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蘋满汀洲人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