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2:16

  “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临江仙·寒柳》,其古诗全文如下: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注释】
  (1)临江仙:双调小令,唐教坊曲。《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平调”。
  (2)层冰:厚厚之冰。
  (3)憔悴: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4)关:这里是关切、关怀之意。
  (5)最是:特别是。
  【翻译】
  柳絮杨花随风飘到哪里去了呢?原来世被厚厚的冰雪摧残了。五更时分夜阑风寒,这株柳树也显得凄冷萧疏。皎洁的明月五私普照,不论柳树是繁茂还是萧疏,都一般关怀。
  最是在繁茂的柳丝摇落的时候,我更免不了回忆起当年的那个女子。梦里又见当年和她幽会的情景,但是好梦易断,断梦难续。遂将愁思寄给西风,可是,再强劲的西风也吹不散我眉间紧锁的不尽忧愁。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全诗看似写月,其实咏的是寒柳。全篇都由“柳”贯穿, 但又通篇以情入景,借景入情,情、景、物与人融为一体,“比” 与“兴”融为一体,自然流泻出至真至情。且以情入景的快速,透彻闲的尤为突出,乃是至真至情才能流泻出的忧伤词局。
  咏物为古典诗词之大宗,而原其宗旨,“物”本是外壳,是媒介,抒情才是本质,是核心。所以咏物之作要求摹写神理而不能徒赋形体,同时还要不粘不离,保持一个恰好的分寸。以此绳衡这首小词,在“层冰积雪摧残”、“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等句刻画出那婀娜杨柳的“寒意”之外,词人更着重“摧残”、“憔悴”、“梦断”、“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的情感的抒写,亦将他复杂凄咽的内心感受特别深曲又特别准确地传递出来。写寒柳而字里含情,弦外有音,此之谓“言之有物”。
  “飞絮飞花何处是”,其实就是“飞絮何处是”,但这里特别用了“飞花”的意象,除了造成叠音的声音效果之外,还因为杨花作为诗词当中的一个意象符号,独有一些复杂的含义。杨花是一个飘零无助的意象。传说,杨花如果飘落到水中,就会化为浮萍。这个传说细想一下是非常凄凉的,因为杨花本身就是飘零无根之物,好容易在水里落了脚,却又化为浮萍,依然是个飘零无根之物。“飘零无根”至此便有了一种宿命的悲剧感。
  “疏疏一树五更寒”,“疏疏一树”正是寒柳的意象,而“五更寒”原本仅仅是一个时间的意象,此时交迭在一起,却把夜阑、更残、轻寒这些意象付诸于柳树身上,使柳树获得了人格化的色彩,使柳树更加顺理成章地成为词人的情感投射的客体。


相关阅读
1 远城市人稠物穰,近村居水色山光。熏陶成野叟情,铲削去时官样,演习会牧歌樵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远城市人稠物穰,近村居水色山光。熏陶成野叟情,铲削去时官样,演习会牧歌樵唱出自元朝诗人汪元亨的作品《沉醉东风归田》,其古诗全文如下: 远城市人稠物穰,近村居水色山光 【查看全文】

2 榕叶桄榔驿枕溪。海风吹断瘴云低。薄寒初觉到征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榕叶桄榔驿枕溪。海风吹断瘴云低。薄寒初觉到征衣出自宋朝诗人张元干的作品《浣溪沙书大同驿壁》,其古诗全文如下: 榕叶桄榔驿枕溪。海风吹断瘴云低。薄寒初觉到征衣。 岁晚可 【查看全文】

3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词作品《遗爱寺》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注释】 (1)遗爱寺:地名,位 【查看全文】

4 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尽乌纱便随风去,要天知道,华发如此星星,歌罢涕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尽乌纱便随风去,要天知道,华发如此星星,歌罢涕零出自宋朝诗人姚云文的作品《紫萸香慢近重阳》,其古诗全文如下: 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 【查看全文】

5 得志宁论晚,成功不愿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得志宁论晚,成功不愿余出自宋朝诗人陈师道的作品《挽词少学真成己》,其古诗全文如下: 少学真成己,中年托著书。 辍耕扶日月,起废极吹嘘。 得志宁论晚,成功不愿余。 一为天 【查看全文】

6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出自元朝诗人胡祗遹的作品《阳春曲春景》,其古诗全文如下: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 【查看全文】